昨天又是一个高温天,下午,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148号还是迎来了不少好奇的观众。一进入展厅,“哒哒哒”的电报声就应声响起,观众们屏息凝听,仿佛回到了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秦鸿钧烈士用生命守护却尘封近一个世纪的秘密电台,终于在检察公益诉讼的守护中重新发出穿越时空的“红色电波”。
秦鸿钧秘密电台旧址建筑
惊心动魄的过往
4年前的秋天,黄浦区检察院检察官邵怡和检察官助理叶子瑜在红色资源排查中停下脚步。瑞金二路148号这栋三层牙病防治所,档案里记载着惊心动魄的过往:1937年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员秦鸿钧以糖果铺老板身份作掩护,在阁楼里架设电台,在夜色中传送情报,坚持在抗战、争取民族独立的最前线,直至英勇就义。
“墙上的铭牌碎裂,字迹漫漶不清。”叶子瑜回忆初见时的痛心。更让人揪心的是,随机询问附近民众是否知晓该处为红色电台旧址,得到回答:“什么电台?这里不是看牙的地方吗?”
检察官邵怡和助理检察官叶子瑜排查红色资源中
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登上阁楼,日常闭锁的发报角落现已挪作牙防所机房。检察官站在老楼前,凝望斑驳的墙壁感叹:“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秦鸿钧就在这里建立秘密电台并任报务员,搜集情报,与第三国际远东局联络,后负责与党中央的通讯联络。一直到上海解放前夕,秦鸿钧因高强度发报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1949年5月7日,38岁的秦鸿钧被残忍杀害,距离上海解放仅剩20天。而现在,烈士曾用生命战斗的地方正在被遗忘。如果连我们都不去守护,这段历史会不会彻底沉默?”
秦鸿钧夫妇
唤醒沉睡的记忆
调查揭开更深的困境:这栋小楼身份特殊——既是革命文物,又是优秀历史建筑,还是烈士纪念设施。但2015年后,因市文物局文件调整,重叠优秀历史建筑身份的,不再公布为“文物保护点”,由房管部门管理。这个旧址上重叠了多重身份、涉及多个主管部门,对其中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利用反而被忽略了。
“必须用法治力量破局!”检察官们启动行政公益诉讼。2022年寒冬,一场关键协调会在黄浦区检察院召开。面对优秀历史建筑修缮与文物保护如何配合、预算和展陈职责如何划分、医疗区和参观区如何避免冲突等难题,检察官摊开《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逐条解读,各部门应各司其职……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建议、磋商等督促各方履行职责,最终形成“历史空间功能转化”的方案,明确由区退役局牵头申请专项经费、区文旅局、区房管局实施专业修缮、引入专家主导展陈设计。
电波重响的时刻
2024年4月,秘密电台旧址展馆揭开面纱。推开展厅大门,“哒哒哒”的电码声瞬间将人拉回烽火岁月。玻璃展柜里陈列着秦鸿钧烈士的遗物:秦鸿钧之孙秦岭先生捐赠的烈士生前使用过的手电筒、电台元件,剪报本等。技术团队专门在严格考证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搜寻到一台与秦鸿钧收发报机同款的老电台。尘封近一个世纪的电台旧址,终于实现了从“隐匿阁楼”到“红色展馆”的蜕变。
2024年4月,展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斑驳的墙面修葺一新,纪念设施标识牌熠熠生辉。开放当天,烈士后人秦岭眼含热泪:“爷爷的电台,终于又发出信号了。”
槐抱松的千里奔赴
英烈故事的持续宣传效应激发了沪鲁两地红色资源的联动保护。今年4月,黄浦区检察院检察官接到一通来自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检察院的电话。他们正在推进秦鸿钧烈士故居保护,得知上海的旧址保护工作后,希望能共同推进“烈士生平线”建设。5月,沂南的检察官们、秦鸿钧烈士的后人,以及相关部门人员带着珍贵资料齐聚黄浦区检察院。在“沪鲁两地检察机关益同守护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座谈会”上,两地进行了珍贵史料交接,勾勒起了秦鸿钧烈士从故乡走向革命前沿、最终以生命守护信仰的完整轨迹。
在交接的珍贵资料中,黄浦区检察院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秦鸿钧烈士曾种下的“槐抱松”枝条。那棵长在烈士故乡的树,一半是槐树,一半是松树,就像烈士的精神——扎根故土,又坚韧不拔。
两地检察官相聚申城
霓虹灯下的觉醒之路
正值抗战胜利 80周年,黄浦区检察院推动全区烈士纪念设施接入“语音讲解系统”,推送“霓虹灯下的觉醒之路”红色微游线路被市文旅局列入“乐游上海”精品线路推介,活化四个红色地标:茅丽瑛烈士殉难处——重现1939年这位“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中弹倒下的悲壮瞬间;劝工大楼遗址——1947年“爱用国货运动”中梁仁达烈士痛斥特务“我们爱用国货有什么罪”的声音在耳畔回响;五卅惨案发生地——标记当年爱国志士流血的位置;五卅运动纪念碑——青铜浮雕上工人振臂呐喊的形象如在眼前。
线路开通一个月,阅读量破万次,有游客留言:“南京路的霓虹灯下,闪耀着比钻石更永恒的信仰之光。”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片段
永不消逝的守护者
梧桐树影在瑞金二路148号的铜牌上摇曳,检察官翻看最新的工作计划:建立检察公益诉讼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用红色资源保护数据库监测全区百余处红色遗址,更好地弘扬英烈精神,庚续红色基因。
“八十多年前,烈士用生命守护电波;今天我们以法治守护记忆。”检察官望向街角嬉戏的孩童。当山东故居的槐抱松抽出新枝,当南京路的红色光影照亮游客眼眸,那些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化作新时代的信仰脉动,永远激荡在这片英雄土地的上空。
历史从未沉默,只是等待被唤醒。当公益诉讼检察官成为红色基因的守护者,那串承载民族气节的电码,必将在新时代发出更磅礴的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