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此前在台湾问题上,屡次发表不当言论的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最近再度发表了涉台不当言论。兰茨贝尔吉斯公开表示,让台当局在立陶宛自由行动是正确选择,立陶宛没有改变立场。但兰茨贝尔吉斯的这番言论,遭到了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的公开批评。
瑙塞达称,有些政客的侧重点变了,他们对华政策前后不一致,是在挑战中国。瑙塞达同时强调,立陶宛对中国的基本原则没有变,并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瑙塞达还提醒立陶宛政府要有耐心,挪威曾经花了大约8年时间,来恢复与中方的建设性关系,也许这次花的时间会短一些。但立陶宛对中国的出口,远远没有恢复到摩擦出现之前的体量。
近几年,全面倒向美国的立陶宛,改变了对华立场,并参与了欧盟提出的反华议案,掀起了欧洲的反华浪潮。立陶宛还在台湾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反复在红线上蹦跶。2021年8月,立陶宛宣布将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同年11月,立陶宛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
中方反复交涉无果后,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政治方面,中国召回了驻立陶宛大使,并将对立陶宛的外交关系,由大使级降低为代办级;贸易方面,中国对立陶宛实施了一系列禁令,大量中国企业撤出立陶宛市场。
中国对立陶宛实施禁令后,立陶宛出口商因无法进入中国海关系统,对中国的出口大幅下滑。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今年前10个月,立陶宛对中国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达到1.1亿美元。但与贸易陷入停滞之前的2021年前10个月相比,这一数字下降了71%。对此,瑙塞达表示,立陶宛华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直到现在还没有恢复,所以立陶宛政府要有“耐心”。
中方对立陶宛实施的反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显有成效。立陶宛政府受到制裁后,不仅开始寻求与中方缓和关系,甚至在今年10月份,台湾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访问立陶宛时,立陶宛外长也拒绝与他会面,以此来表达诚意。立陶宛还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上,表明了支持的态度,进一步体现了立陶宛想缓和两国关系的期许。
立陶宛的示好起到了一定作用。前不久,兰茨贝尔吉斯透露,中方解除了对立陶宛的贸易限制。对于中国与立陶宛是否恢复贸易关系,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方一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行事,也将根据相关的规则处理问题。汪文斌还再次敦促立陶宛纠正错误,回到一个中国的正确轨道上来。
令人错愕的是,中方刚解除对立陶宛的限制,立陶宛方面就对华下手。在立陶宛国防部发布的禁止军事人员前往的不友好国家名单中,中国与俄罗斯均被列为“对立陶宛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
无论是兰茨贝尔吉斯的最新表态,还是立陶宛国防部的行为,都说明立陶宛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与中国的关系依旧面临挑战。如果立陶宛真的想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做出一些实质性的改变,而不只是嘴皮上的示好。立陶宛首先需要遵守一个中国原则,撤销台湾在立陶宛设立的“代表处”,中立关系才可能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