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院给了我们喘息的机会,我们一定好好经营酒店,按期偿还欠款。”某酒店负责人诚恳地说。近日,五华法院华城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承揽合同纠纷,实现了“助企”与“护权”的双赢,为营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司法动能。
2023年8月,梅州市一科技公司与五华县一酒店签订工程技术服务合同,双方约定由该科技公司承接该酒店的综合系统建设工程,工程总价款779900元。科技公司按合同约定按时完成了工程并交付给酒店,酒店进行验收后予以接收并支付了662915元。后经科技公司催收,酒店又支付了7000元,但余款109985元一直未付。因多次协商未果,科技公司遂向法院起诉要求酒店支付剩余工程款及利息。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及时与双方企业代表进行沟通,深入了解案情和诉求。经过实地走访与沟通联系,承办法官发现酒店负责人有强烈的还款意愿,只是因为酒店自开业后一直在亏损经营,实在无力一次性支付全部欠款。考虑到该酒店是本地民营企业,其正处于经济困难期,若一判了之,可能导致酒店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运转,这将影响到酒店的存亡和员工的就业,故为纾解企业压力,给酒店“喘息”空间以改善经营状况,承办法官决定对该案进行调解。
“工程完工后,对方按期支付了近86%的工程款,剩余工程款也并非恶意拖欠,确实是因为经营出现困难,但对方再三表示经营困难只是暂时性的,希望你方能给他们一个机会,分期偿还欠款。”承办法官向科技公司分析利弊,耐心疏导,细述对方积极的还款意愿、面临的实际困难及未来发展前景,并提出合理的分期偿还方案。另一边,承办法官又从商业信誉、法律责任、双方共赢等角度向酒店负责人释法明理,敦促其积极履行还款义务。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酒店每月偿还2000元给科技公司至款清为止。
今后,五华法院将继续深入贯彻《梅州法院关于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十项举措》,畅通涉企纠纷“绿色通道”,健全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实际行动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 汪思婷
通讯员 李道彬 徐冰琪
【作者】 汪思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