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郝龙斌设想的两岸政策中,包含了哪些具体细节?其中又有哪些戳到了赖清德的痛处呢?
距离10月18日的国民党主席选举只有不到5天的时间,目前岛内的最后一场政见发表会已经结束。现在岛内各大媒体的版面已经被郑丽文和郝龙斌二人占领,张亚中和罗智强等其他候选人的新闻已经很难再见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分析人士都认为新一任国民党主席将在二人之中产生。
而在发布会结束之后,两人也开始了最后的冲刺。10月14日,郑丽文拜访了桃源“议长”邱奕胜,并且公开回应了媒体关于自己履历苍白,没有“战功”的质疑。而郝龙斌则在14日召开了记者会,公布了自己一旦当选党主席后将会采取的两岸政策。从两人不同的动作中,也可以看出双方不同的处境。郑丽文目前还在疲于应付来自外界的攻击,而郝龙斌则已经开始着眼于更大的“棋盘”之上。
郝龙斌提出的关于两岸政策的第一个方向,就是将会在国民党内部举行两岸政策路线的大辩论。派系林立是国民党数十年来的顽疾,这一点在国民党内对两岸路线的看法上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目前国民党内部对于两岸政策的意见极不统一,有些人主张“维持现状”,也有人主张“一中各表”。这也造成了国民党在处理两岸关系时内部相互掣肘,相互拆台的尴尬局面,这让国民党在与民进党对抗时很容易陷入劣势。而郝龙斌则提出让党员通过讨论来对此进行思考,尽可能地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因为只有不再内耗,形成合力,才有可能在2028达到下架民进党的目的。
除此之外,郝龙斌还建议让国民党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设立办事处,作为两岸接触和交流的窗口。在民进党当局的倒行逆施之下,两岸之间的交流几乎已经停滞,而郝龙斌则希望能够打破这一局面。“民进党做不到的事情,由国民党来做”,这或许就是郝龙斌的真实想法。
假如国民党真的在大陆设立了办事处,那么其和大陆的接触就可以直接跳过民进党,这样一来,不管2028的选战结果如何,国民党和大陆之间的联系都能够继续保持,就不会出现类似今年“双城论坛”无限延期这种尴尬的局面,这对于两岸交流来说有益无害。
而且郝龙斌还提议将“双城论坛”扩大为“两岸论坛”。曾经担任过8年台北市长的郝龙斌对于两岸论坛并不陌生,正是在他的推动之下,第一届双城论坛于2010年在台北晶华酒店举行,此后十余年里成为了两岸交流的标志性项目。现在郝龙斌提议在和台湾地方上的各县市负责人以及国民党籍民意代表达成共识之后,将“双城论坛”升级成为“两岸论坛”,就是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交流来积累互信和善意,消除两岸之间的隔阂。
而在这场发布会中,郝龙斌最重要的一项发言就是公开向赖清德的所谓“两国论”开炮,他指出,两岸关系并不是什么“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彻底否定了民进党当局所谓“两岸互不隶属”的言论。
可以看出,在郝龙斌的这番表态中,主要体现了“一个中国”和“推动交流”的两个重点,而且并没有提及类似于“维持现状”这样的措辞。或许他是不想被人扣上“模糊路线”的帽子,或许他是投机取巧,希望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但是从他的这番表态能够看出在两岸关系的这个问题上,他已经有了一些成熟的思考。但是这些意见能不能真正成为现实,还是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还需要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