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近半,2025年度小学新生报名临近。“孩子不学拼音,加减法没学过,上小学跟不上可怎么办?”“识字量达不到,做作业连题目都读不懂。”7月30日,家住铜仁市碧江经济开发区的龙女士向记者说,她6岁的儿子今年秋季开学,暑假还没到,她就四处物色幼小衔接班。
龙女士咨询了几家教育机构,“一上来就是拼音、算数、识字量,短短一个假期,孩子怎么吸收得了?”龙女士很失望,这些机构课程内容基本一样,授课方法也枯燥,与幼儿园的趣味教学方式完全不同。“有的一节课1个小时,孩子哪里坐得住,我担心孩子还没上小学就已经厌学了。”
正在上课的儿童
小学老师:提前学不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
“新生家长对孩子‘零基础’进入小学会跟不上老师教学节奏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铜仁市第五小学的王老师告诉记者。王老师有13年小学教学经验、多年班主任工作经历,她表示,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进入小学,真正需要打下的基础,不是提前学知识,而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
王老师表示,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要求是“零起点”教学,入学适应教育是一年级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年级已经成为新的“幼小衔接缓冲带”,家长们不必担心因为班上有孩子超前学习,老师就忽略部分教学内容。
“通常,孩子‘跟不上’,其实是因为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足造成的。”王老师建议,家长与其花大量金钱让孩子提前学,不如把精力花在对孩子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上。
《学前教育法》:幼小衔接工作纳入法律层面,违规办学属违法
记者向当地教育局咨询了解到,早在2018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彻底治理幼儿园的小学化问题。
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更是将幼小衔接工作纳入了法律层面,明确规定学龄前儿童不得以小学化内容教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儿童开展半日制或全日制培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如汉语拼音、数学计算、识字写字等学科知识。一经发现,核查属实,相关教育机构可能将面临纳入“黑名单”、年检不予通过、吊销办学许可证、限期剥夺其举办幼儿园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申请资格等严厉处罚。若家长发现有教育机构违规开设幼小衔接课程,可直接向教育局、市场监管局进行举报。
主管部门:持续加强监管 严格规范教学和培训
“暑假正值家长们集中关注幼小衔接,谨防个别教育机构打擦边球,披着托班、兴趣班的外衣,给孩子做小学化的幼小衔接。”碧江区教育局学前办陈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去年11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以来,他们对辖区幼儿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等进行了多次排查,其内容就主要包含了小学的“零起点”教学工作开展,和公、民办幼儿园以及机构的“去小学化”教学工作。并在6月1日《学前教育法》正式施行后,第一时间邀请律师对法条进行专业解读。
记者核实到,碧江区教育局曾在7月11日向各公、民办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发布了《关于严禁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开办幼小衔接培训的公告》,规范学前教育实施,督促小学“零起点”教学落实,并公布监督举报方式。
“规范的学前教育就是在做科学的幼小衔接,家长不必追求临时抱佛脚式的抢跑学习,超前学习并不利于儿童的长期成长。”该工作人员说,暑假前,教育局曾联合辖区幼儿园对毕业班家长进行过科学幼小衔接方面的宣传,同时也借助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了科学幼小衔接和《学前教育法》的宣传。
“但各家幼儿园的宣传落实效果,和每位家长对孩子‘零基础’进入小学的接受程度确实有别,非一日之功。”她表示,他们还需要、也会再加强相关宣传引导,同时对校外培训机构加大监督力度。
记者将上述情况反馈给龙女士。“那么教育机构老师建议的给孩子打拼音基础、算数基础,岂不是都违反了《学前教育法》?再遇到教育机构推销违规培训,我一定会保留证据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龙女士表示将利用好剩下的暑假时光,在专注力、动手能力、规矩意识和阅读习惯养成上为孩子“查漏补缺”,安心迎接小学生活的到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安慧芳
编辑 郭睆秋
二审 肖慧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