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7月份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首先就提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
我国市场准入制度不断优化,2025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106项,公平竞争制度也在强化,但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仍面临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汪海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挑战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基础制度自身存在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为模糊空间过大,范围标准不清晰、程序性规定不详尽等导致自由裁量权过大,部分地区存在“逐利执法”“同案不同判”等问题,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约束刚性偏弱,部分法律位阶过低,中立性和客观性不足,监督机制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充分。一致性有待加强,不同部门对同一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存在差异,增加了流通的制度性成本。新领域规则滞后,比如数据等新型要素缺乏全国统一的确权、流通,交易规则及标准还不够完善。
另一方面,执行落地被扭曲。除了基础制度自身不完善会影响政策落地,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倾向也会扭曲基础制度制定的初衷,深层次原因是财税、考核与统计等制度尚未有效适应发展需求。当前,GDP等经济指标仍是地方政府主要政绩考核内容,且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高度依赖企业税收与土地出让。同时,GDP、税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活动按照“法人在地”原则进行统计,且缺乏有效的协作分成机制。部分地方政府未能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过于强调纳统指标的本地属性,看待问题短期化、局部化。特别是在财权事权不匹配以及经济发展压力增大时,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倾向进一步强化。
对比国际上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可以借鉴哪些经验?
汪海建表示,首先,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基础制度闭环。在制定环节,欧盟一般通过立法形式提升基础制度规则的位阶,并进行合规性、一致性审查,且出台较为详尽的操作指南和司法解释;在执行环节,引入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进行惩戒或者激励;在政策评估与反馈环节,定期检查、评估各类法规和违规行为,及时更新滞后规则,并向重要机构汇报。
其次,强化中央机构统筹能力。欧美通过扩大中央层面(欧盟或联邦政府)在立法、司法、行政方面的影响力,增强对建设统一市场的监管和引导,削弱地方政府设置区域壁垒的能力。例如,欧盟明确各成员国政府必须让渡部分市场规制权力给欧洲议会,由欧洲议会负责制定单一市场的规则和标准,欧盟法院也享有司法解释权和最终裁决权。
最后,及时转变政府职能。在优质资源稀缺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经济职能过重会促使地方政府采用保护性策略甚至掠夺性策略,造成市场分割与市场扭曲。美国在市场经济尚不够成熟时,政府广泛参与交通基础设施、银行等领域的投资,以加速重点领域的建设进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美国政府逐步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渐渐由“发展型政府”转向“监管型政府”,弱化地方政府保护主义动力,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
典型案例
河南省濮阳市“一码集成”改革:以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
河南省濮阳市的“一码集成”改革是国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背景下的一项突破性创新,旨在解决市场主体面临的“准入不准营”制度性难题。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自2021年起探索改革路径,核心思路是通过制度重塑和技术赋能,将企业经营涉及的各项许可证信息以二维码形式集成加载到营业执照上,实现“一企一照、一照准营”。2021年12月,濮阳市发出全国首张“一码集成”营业执照,标志着这项改革正式落地。
建设情况:已完成整改。濮阳市“一码集成”改革实施三年多来,在提升市场效率、优化监管资源、激发主体活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一码集成”改革已在濮阳市全面推开,覆盖了全市13个许可部门32个许可事项。目前,濮阳市已颁发“一码集成”营业执照44558张,市场主体通过承诺准营端口办理许可事项5033户。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总 监 制丨王列军 车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