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一间被群众亲切称为“调解中医馆”的“王杨剑调解工作室”,正以其独特的“中医智慧”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调解室负责人王杨剑深耕调解十余载,将传统中医“望闻问切”“辨证施治”的理念精髓融入调解实践,带领团队探索形成“六法融合”体系,并参与构建“1+9+N”联动机制。
这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创新方法,显著提升了调解工作的质效,调解室于2019年10月成立至今已成功调解纠纷2000余起,攻克80余宗重大疑难案件,涉案金额超3.5亿元,成为群众信赖的“和谐守护者”。
机制创新:“1+9+N”联动,织密全域调解网
王杨剑立足基层实际,以创新思维参与构建东湖街道“1+9+N”联动调解机制。该机制以街道调委会为核心枢纽,纵向串联 9个社区调委会,横向整合 N 个多元调解力量,不仅吸纳物业调解工作室、大望梧桐文化行业调解工作室等专业组织,还联动派出所、劳动保障所、社区法律顾问、热心居民及法院法官等多方资源,形成全覆盖的调解网络,有效破解基层调解资源分散难题。
方法创新:“六法辨证”,活用中医智慧解纷争
王杨剑将实践经验升华为“六法辨证论治体系”:以“阴阳调和法”推动法治德治双轨并行;用“君臣佐使法”凝聚多方力量协同攻坚;借“未病先防术”实现矛盾隐患源头治理;凭“移情导气法”引导换位思考打破僵局;靠“模糊去瘀法”消融情感壁垒修复关系;依“情志调理法”开展心理疏导化解积怨。这套蕴含中医智慧的“调解经络体系”,如同精准的诊断仪直击矛盾症结。
以“阴阳调和法”为例,王杨剑深谙中医“望闻问切”之精髓,在处理某遗产纠纷时,他一方面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继承的相关条款明晰法律边界,化解当事人对抗情绪;另一方面,巧妙借助泛黄的家族旧照唤醒血脉亲情,将冰冷的法律条文与温暖的情感记忆有机融合,最终形成兼具法律效力与人文关怀的“和解良方”。
在某企业欠薪事件中,“君臣佐使法”更是发挥奇效。王杨剑以劳动监察部门为主导“君药”,公安力量为保障“臣药”,工会组织为协调“佐药”,商会援助为辅助“使药”,四力协同,仅用72小时便成功化解纠纷,为136名工人追回欠薪480万元,保障了劳动者权益,实现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修复。
成效显著:八年金牌铸口碑,锦旗如林映初心
走进“王杨剑调解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满墙鲜红的锦旗。“为民解忧 尽心尽职”“排忧解难积功德”等烫金大字,静静地讲述着一个个感人的调解故事,见证着一幕幕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的温情场景。
“调解工作既要坚守法律底线,又要传递人文关怀。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调解,让每一个当事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和社会的温暖。”这是王杨剑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这里,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带着温度的指引;调解不是简单的息事宁人,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量。正是这份坚守,让这间小小的调解室成为了社区里最温暖的“和谐港湾”。
如今,“有矛盾,找老王”成为东湖街道居民的共识。这间独具匠心的“调解中医馆”,正以春风化雨般的智慧,生动诠释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贡献坚实力量。
文/图:司新宣、促进法治处、罗湖区司法局
通讯员:王杨剑、林立鸿、梁庆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