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建立统一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能有效破解产业协同中的“测量壁垒”,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为产业链韧性筑牢技术防线
文 | 焦志锋
制造业计量是计量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和具体实践,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技术基石,更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在全球制造业格局加速重构、我国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标志着我国制造业计量工作迈入系统谋划、创新驱动、体系赋能的新发展阶段。
作为我国制造业计量领域首个政策性文件,《意见》立足产业实际需求,着眼未来竞争格局,通过实施14项重点任务,建立健全先进的计量校准服务体系,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承载高质量发展关键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制造业计量工作,我国制造业计量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约6%的关键计量器具完全依赖进口,超35%的国产产品距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约10%的计量技术规范尚为空白,部分现行计量技术规范已滞后于产业发展,亟待修订完善。这些问题制约了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在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制造业计量承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使命。计量是制造业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深度融入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试验、使用的全过程。在产品设计阶段,精确的计量数据能确保产品各项参数符合高标准要求;在产品研发阶段,依据计量来验证技术路线可行性;在产品生产阶段,计量技术确保零部件制造精度与产品组装准确性,保障批量产品的一致性和互换性;在产品试验阶段,通过严格可追溯的计量手段判定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或客户特定要求。健全的制造业计量体系是制造业树立品质口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通过建立统一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能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一站式”计量服务,保证产品在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系统集成、终端产品组装、应用场景等各环节中的单位统一与量值准确,有效破解产业协同中的“测量壁垒”,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为产业链韧性筑牢技术防线。
《意见》全面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制造业计量工作的战略部署,聚焦强化制造业计量有效供给、深化制造业计量应用赋能、推进制造业计量创新升级三大核心任务,着力构建高效的制造业计量服务网络,为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提供坚实支撑。
在浙江瑞安,汽车零部件企业瑞立集团的工作人员在计量中心工作(2023 年 5 月 26 日摄) 杜潇逸摄 / 本刊
系统构建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实施路径
强化制造业计量有效供给,夯实发展根基。《意见》直击产业痛点,针对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测不快等难题,通过创新机制集聚资源,加速技术攻关。在高端计量器具和标准物研发方面,提出加强计量器具的中试及应用验证,提高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和适用性;在计量技术规范方面,提出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分类制、修订,推动计量技术规范与先进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协同发展,夯实计量工作的技术规范基础;在仪器仪表企业方面,提出推动计量与仪器仪表产业互促共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在计量专业人才方面,提出着力培养既熟悉产业情况、又掌握较高计量技术水平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深化制造业计量应用赋能,是将计量技术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意见》提出支持计量机构开展“一站式”服务,强化采用校准的方式,保证产品全过程的量值准确;督促制造业领域落实好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依法进行检定;系统布局制造业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加强服务效能评估;推动制造业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专业计量站和校准实验室共同构建高效服务网络,鼓励计量机构“随企出海”和多元化发展。
推进制造业计量创新升级,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科技革新的必然选择。《意见》提出引导企业将计量管理要求纳入企业管理体系,对计量管理存在短板弱项的企业加强指导并敦促完善;鼓励区域性、中小型计量机构做大做强,加强高准确度和高可靠性计量器具、标准物质等产品高效供给,加快计量技术规范高质量迭代;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制造业计量领域的应用,加大计量标准装置、计量服务的数智化改造力度,研究建立制造业计量数据库,推进计量资源的网络化连接;全面推广低能耗、低排放的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广泛推行电子证书,研究碳计量技术,探索碳计量体系。
构建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支撑保障
《意见》从加强组织实施、增加资源投入、注重行业指导、深化国际合作等多维度构建保障体系,为政策落实落细提供坚实支撑。
在组织实施方面,《意见》提出要落实好现有支持制造业计量的政策措施,并在相关国家重大专项实施中强化制造业计量任务,鼓励地方政府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制定配套措施,推动《意见》在地方落地;在资源投入方面,通过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上市融资、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引导多方资金进入制造业计量领域;在行业指导方面,充分发挥行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计量现状调查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及时反映企业计量诉求和行业计量共性问题;在国际合作方面,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鼓励国外计量机构“引进来”。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下称“电子五所”)是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涵盖技术研发、服务支撑、标准制定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在行业指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建立覆盖九大计量专业领域2000多个认可项目的计量及检测能力,拥有国际一流的计量标准和精密仪器5000多台套,每年为6000余家制造业及生产服务业企业、超80万台套仪器提供计量服务。在系统推进计量服务创新中,电子五所已帮助华为、比亚迪、美的等龙头企业实现计量校准周期缩短、综合服务成本降低,成功验证了“技术下沉、服务前移”创新模式的实践价值,为行业服务升级提供示范。未来,电子五所将积极落实《意见》要求,助力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化测量管理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