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机场海关对入境维修的航空器进行监管。(刘雨龙摄)
近日,厦门海关为厦门豪富太古宇航有限公司办理了全国首票常用航材维修物料进口“一次审核、多次使用”减免税快速审核,标志着海关总署又一项支持航空维修产业发展的惠企政策在厦率先落地。
自2024年5月30日起,海关总署在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器件政策项下正式推广应用减免税“一次审核、多次使用”模式。今年3月21日起,海关总署将该业务模式扩大至支持民用航空维修用航空器材进口、重大技术装备进口、支持科技创新等进口税收优惠政策项下进口有关货物。
在传统减免税审核模式下,企业需根据进口的不同种类商品逐票填报《征免税确认通知书》,每次填报都要填写一次商品信息并上传随附单证。在新模式下,企业可根据年内进口计划对常用物料集中办理减免税审核确认,后续在实际进口前直接调用商品项,系统自动审核出具《征免税确认通知书》,实现“一次审核、多次使用”,有效应对航材进口紧急到港、免税申请时间有限场景。
厦门是我国最早布局航空维修产业的地区之一,有全国最大的境外飞机维修基地,这里汇集了太古、新科宇航、霍尼韦尔等多家国际知名航空维修企业,已形成集飞机维修、飞机零部件制造和人才培训等于一体的航空维修全产业链格局。上半年,厦门海关累计监管进出境维修飞机数量215架次,居全国首位。
长期以来,厦门海关不断优化海关监管模式,激发航空维修产业链活力。创新“航油-航材-航维-航司”全产业链一体化监管机制,加快相关手续审批效率,将跨部门审批作业时间缩短60%。在全国率先开展“综保区外保税维修”业务试点,航空维修企业在综保区外即可享受免担保、可退税、账册式的保税政策。贯通保税物流与保税维修之间通道,打造“保税仓库+保税维修”新兴业务模式,推动业务范围从整机维修拓展至发动机、起落架、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每年为企业节约22亿元担保额度。(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沈瑀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