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开始隐忍,20开始布局,40岁开始反杀”,只有短剧才敢写的剧情,竟然在现实中上演了。
由宗馥莉导演的这场“大女主”公关风暴,精准命中了大众对“豪门复仇爽剧”的嗨点,将娃哈哈推向了舆论高地。
“她真的好厉害,14岁跟着三和私生子在国外求学,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学坏,而是大女主归来,接手企业,妈妈一定很欣慰。”
关于娃哈哈“豪门遗产争斗”的舆论还在持续发酵中,事态走向愈发精彩,被网友调侃作“短剧都不敢这么编”的抓马程度。
在年轻人活跃度颇高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宗馥莉大女主的讨论话题此起彼伏。曾经作为娃哈哈集团的品牌公关负责人的宗馥莉,深谙舆论传播的要素,在这一波舆论传播中,更是精准命中了大众情绪的“大女主逆袭”叙事。
“上任先砍皇亲,再砍前朝老臣,接着搞业绩,完了开始斗私生子信托家产,中间还完成了权利交接,稳定军心和内外改革,宗馥莉真的像短剧女主”。
伴随天价遗产案曝光的私生子丑闻,一波男女对立的争论再度引发。“娃哈哈遗产案,男的都支持三个私生子,女的都支持宗馥莉。也充分说明亲爹有钱,钱不一定是自己的,有可能是各种三的;亲妈有钱,那子女才是真有钱。”
在父亲宗庆后去世后的舆论战中,宗馥莉通过强化“不被父亲喜爱但仍坚守家业“的悲情人设,绑定“民族品牌正统守护者”的身份,以及“铁腕改革者”的形象,成功将舆论的矛头从父亲人设崩塌扭转至大众对“豪门长女逆境掌权”之艰难的共情。
然而在这场舆论公关顺风局背后,是“短剧化”叙事难以掩盖的深层隐忧,如人设反噬的危机、公众情绪透支的风险,以及舆论无法撼动的“国资红线”与“法律硬伤”。
总的来说,宗馥莉的这场舆论战,本质上是试图用情感叙事为娃哈哈缓解危机阵痛的公关战略,但帝国的最终归属,终究取决于法庭的判决、国资的态度与市场的选择,而非热搜上的眼泪。舆论场的狂欢终将退潮,留下的将是资本传承的残酷法则。
一场由宗馥莉牵头的公关舆论顺风局
在这场豪门遗产争夺战中,作为宗庆后妻子的女儿及外界公认“接班人”的宗馥莉有着天然的身份优势。
宗馥莉于2018年开始担任娃哈哈集团品牌公关部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强调父亲是她“前进路上的榜样和引路人”。在岗期间,她为父亲宗庆后树立起了“好父亲、好男人、企业家楷模、仅有宗馥莉一名独生女”的标签,也在潜移默化中为外界传递出,宗馥莉就是唯一接班人的讯号。
而此次由宗馥莉引导的这波公关舆论战,之所以引发大规模关注,离不开三大因素。
首先是人设短剧化。14岁只身赴美留学,监护人竟然是父亲情人,且在陪读期间生下私生子的狗血剧情,将宗馥莉刻画成了一名父爱被掠夺的孤勇者。后续私生子成年后索要遗产,更是充满了戏剧性冲突,宛若小说短剧中的爽文女主复仇剧情,这一buff叠满的豪门恩怨故事,迅速在社交媒体发酵并引发了网友们的情感共鸣。
“绝对是短剧里的大女主,隐忍、坚韧,果敢,无论如何都支持宗馥莉嫡长公主!”
在全网飞的段子和调侃中,宗馥莉的人设打中了传播的第一要义——传奇化。
其次是正统性和民族情怀的绑定。在这波天价遗产争夺战中,舆论之所以大量偏向宗馥莉,除了其“嫡长女”的身份之外,还有一重是娃哈哈“传承与创新”家文化的继承者,以及民族品牌的捍卫者。在遗产争夺战中,三位美籍子女被网友归结成“海外势力”一派,宗馥莉则成为了正统血缘和民族品牌的捍卫者,顺理成章得到了舆论的倾斜,此举被看作是借助民族情绪压制对手,具备道德正当性。
这一公关策略早在娃哈哈对阵农夫山泉时,便已发挥过显著作用。在2024年宗庆后逝世后,其“布鞋首富”“实业报国”的人设曾引发全民缅怀,娃哈哈产品也一度被推为“爱国符号”,由此引发了大众对竞品农夫山泉的“商战考古”,农夫山泉也因创始人钟睒睒的儿子为美国国籍一事,被贴上“亲日”“买办”标签,遭到了全网抵制。如今舆论战再响,但这次枪口向内,瞄准的是与宗馥莉站在对立面的弟妹。
网友们的调侃式评论“娃哈哈纯净水变浑水”,固然有对血缘正统性的执念,也不乏观看“豪门争产”大戏时终于可以站边输出的娱乐心态。
其三是对品牌年轻化改革者的人设强化。在接管娃哈哈之后,娃哈哈的业绩确实是得到了有效回弹,尤其是在2024年宗馥莉交出了业绩重回700亿的成绩单,成为了支持宗馥莉一派的强有力铁证,而其雷厉风行、杀伐果断的决策和行事风格,虽然饱受争议,却也为其坐实了“铁腕接班人”的形象。
过去一年,宗馥莉关停了18家分厂,先是被扒出皆与杜建英势力相关,紧接着迅速被美化为企业优化产能的战略决策,并非家族清洗。
这种“破旧立新”的叙事,迎合了市场对二代企业家锐意改革的期待。
不可否认的是,在商业巨头“掌门人”大多为创一代的内地,宗馥莉凭借这场大众情绪顺风局,成功打响了二代接班人IP的第一枪。
即便可能会败,但也不得不战
不过,站在宗馥莉的角度,这样的舆论造势也是在特殊局势下的必须为之。
对于当下的娃哈哈来说,发起舆论战的深层动机在于,用情感牌来对冲经营和法律风险。这场由宗馥莉团队主导的舆论战,本质上是哇哈哈在公关层面的一场进攻式防御。
其一,这是为了切割父亲宗庆后人设崩塌带来的连带伤害。
由宗馥莉一手打造起来的宗庆后“布鞋首富”“一妻一女”的民族企业家人设,在非婚生子一事曝光后,迅速塌房。更有犀利网友评价称:“去年吹一妻一女一布鞋,今年爆三妻四妾美籍娃”。
在舆论场中,借助人设叙事,宗馥莉知情人误导大众的公关操盘手形象得以迅速转化为忍辱负重运筹帷幄的受害者,公众对宗馥莉的同情之意,远大于对已故宗庆后的道德声讨,这一情绪引导对于娃哈哈品牌价值的维护起到了极大缓冲。
其二是对冲经营层面的动荡。此次遗产案虽说是豪门家庭的私人恩怨,尚未波及到娃哈哈公司架构,但舆情的过度发酵,也已牵涉到一众利益相关者和上下游供应商。
全国工商联饮料业商会调研显示,2025年7月以来,已有3家省级代理商暂停进货哇哈哈,担心“股权变动影响供货稳定性”。与此同时,农夫山泉等竞争对手正趁机扩大市场份额,新兴饮品品牌也在抢占市场。这场突如其来的家族内斗,也消解娃哈哈作为“国民品牌”的正面形象和才奋力抢下不久的市场份额。
在此关键节点,宗馥莉以“控局者”形象出现,获得大众市场的认可和支持,对于市场渠道也起到了很好的安抚效果。
其三是争取民意筹码。当前在这门遗产争夺案中,宗馥莉在法律层面并不处于有利位置,三位私生子已经正式向法院提交了DNA鉴定申请。通过大众舆论,或许会影响法院对“非婚生子女平等继承权”的裁量倾向。
但尽管当前舆论大方向是偏向宗馥莉的,其公关策略也埋藏着诸多隐忧。
一方面是人设的反噬。此前,宗庆后胞弟宗泽后在接受“财经无忌”采访时公开评论宗馥莉“不够厚道,只图赚钱忽视社会责任”,直指其大规模关厂、裁员等动作伤及了老员工利益行为。同时,一边倒的舆论场和过度美化的传奇人设也极易引发公众逆反,当前,已有关于宗馥莉过度营销、国籍问题等不同声音出现。倘若接下来娃哈哈的改革走向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宗馥莉的大女主人设极易发生动摇,进而变为冷血资本家、阴谋家。
另一方面是过于狗血的豪门争斗剧情,提前透支了大众情绪,过度消费家族隐私可能会引起公众疲劳,导致关注焦点转向。一旦后续情感牌失效,娃哈哈的品牌形象也面临更大挑战,经营当年如产品缺乏创新力、代工质量引发争议等更为严峻的问题将掀起新波澜。
更重要的是,无论舆论声讨走向何方,掌握着娃哈哈家族遗产争夺案命脉的,一头是大股东国资,另一头是法律。
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简称“国资”)持有娃哈哈46%股权,据凤凰网《风暴眼》报道,有娃哈哈老员工透露称,此前国资有和宗馥莉持续谈判,有意将持有的46%“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股份转让给宗馥莉,但价格没有谈拢。而杜建英同样也对接手国资股份有意。
国资股份的最终导向决定了娃哈哈的实际控股权,这是公关舆论战无法化解的政治因素。
此外,宗馥莉所持有的遗嘱并无家族成员见证,另外三子女主张的信托又缺乏书面文件面临无效的风险,法院在做出司法判决时,还是要依靠充分的证据,民意舆论对司法程序的干预还是相对有限。
纵观宗馥莉的这场公关战,本质上是寄希望通过人设打造,暂时掩盖娃哈哈集团的经营问题和品牌形象风险,并为其司法争夺积累筹码。但最终结局走向,还要取决法律的确权结果、国资态度,以及市场渠道的信心回流。
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来源:剁椒Spicy 作者: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