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记者 陈晶
近年来,我国创新药领域发展迅猛,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2024年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8种,是2018年的5倍以上。2025年上半年,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已接近40种。从治疗组织细胞肿瘤的芦沃美替尼片,到国产减重药玛仕度肽注射液,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领域创新药存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现象,一些创新药的临床价值不够突出,同时,创新药企业的价格期待与医保支付能力之间尚有落差,多元支付的潜力也有待进一步激发。
此次出台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精准施策,直击痛点。在研发支持方面,提出探索用医保数据为新药研发“导航”。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进行疾病谱、临床用药需求等数据归集和分析,探索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医保数据服务。这一举措,就像是为在黑暗中摸索的研发人员点亮了一盏明灯,有助于支持医药企业、科研院所等合理确定研发方向、布局研发管线,走差异化创新之路。同时,聚焦重大传染病、儿童用药、罕见病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让创新药研发更有针对性。
打通创新药从上市到进院的“最后一公里”,事关患者的用药可及性。《若干措施》要求推动创新药加快进入定点医药机构,鼓励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召开药事会,根据临床需求和患者需要,对药品配备进行完善,医疗机构不得以用药目录数量、药占比等为由影响创新药配备使用,医保目录内谈判药品和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可不受“一品两规”限制。这一系列举措,无疑为创新药进入医院打开了方便之门,让患者能够更快地用上新药。
记者见证了我国创新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此次《若干措施》的出台,让记者看到了国家对于创新药发展的坚定支持和决心。这不仅是对医药行业的重大利好,更是对广大患者的福音。相信在政策引导下,我国创新药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筑牢更坚实的防护屏障。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