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消息,2025年6月,持续12天的以伊冲突硝烟虽暂散,一场更为隐蔽的较量却在阴影中悄然升级。停火协议的签署并未带来安宁,伊朗国内迅速刮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间谍风暴。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6月25日报道,自6月13日冲突加剧以来,已有超过700人因涉嫌为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服务在伊朗多省被捕。与此同时,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也在其境内突击逮捕了至少130名伊朗籍人士。这一系列行动凸显出冲突双方在停火后对“第五纵队”空前的警惕与高压打击。
被捕的700多人并非集中于单一地域,其活动范围遍及伊斯法罕、克尔曼沙阿、法尔斯、洛雷斯坦乃至首都德黑兰。据知情者透露,仅德黑兰一地就查获超过1万架被利用的无人机。这些“内鬼”的手段令人忧心:操控无人机、埋设自制炸弹、拍摄敏感军事设施影像,甚至精准定位高价值目标——这直接导致多名伊朗高级军事指挥官和顶尖核科学家在冲突中丧生。议长卡利巴夫曾痛陈,许多惨重损失并非空袭所致,而是内部渗透者的“杰作”。更有消息揭露,以色列特工甚至在德黑兰外围秘密建起行动基地,大量武器由被招募的伊朗人走私入境,间谍网络之深、运作之精令人咋舌。
伊朗(资料图)
面对内部被深度渗透的严峻现实,伊朗的反制堪称雷霆万钧。6月25日,三名与以色列合作、走私暗杀装备并导致政治人物遇害的罪犯被处以绞刑。这并非孤例,22日与23日已有数名间谍被处决。伊朗意图昭然:以最严厉的手段震慑内奸,向摩萨德发出明确警告,并凝聚内部力量于“不稳定中的稳定”状态中——比利时智库专家乔纳森·皮龙如此解读伊朗的困境与抉择。
然而,伊朗的危机感远未随地面冲突平息而消散。网络空间旋即成为新战场。冲突期间以色列发动的“大规模网络战”警醒了伊朗。为防止敌手“利用基础设施继续攻击”,伊朗司法部犯罪预防部门向民众发出警示短信,直言加入或关注任何以色列关联账号均属犯罪。伊朗情报部门更宣称,正与包括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六处在内的西方情报网络展开“无情的战斗”。
就在6月29日,伊朗伊斯兰议会再度加码,通过了堪称“史上最严”的国家安全法。新法严禁未经许可使用特定电子通讯工具,矛头直指马斯克的“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违法者将面临罚款、鞭刑或最高两年监禁。德国媒体分析指出,此法在冲突刚结束的敏感时刻出台,反映了伊朗对外国渗透及信息失控的深度焦虑。伊朗有理由担忧,星链这类难以监管的通讯渠道,可能成为以色列间谍与外部联络的致命通道——尤其在美国前特使格雷内尔曾公开呼吁马斯克在伊朗开通该服务之后。
伊朗(资料图)
美国的行动同样折射出对“影子战争”的高度警觉。在特朗普政府曾下令袭击伊朗核设施的阴影下,美国联邦调查局正调动资源严密监控伊朗可能的报复行动。移民局近期在至少8个州突击逮捕伊朗公民的行动被部分舆论批评为“武器化执法”。美方虽未明确将逮捕与具体恐袭阴谋挂钩,但其官员私下透露,最担忧的是伊朗利用潜伏在美国本土的特工发动袭击——联邦检察官近年已多次指控伊朗策划在美暗杀行动,包括针对特朗普的阴谋。
高压立法与铁腕抓捕构筑了堡垒,但现代间谍战的复杂与隐蔽远超传统防线。伊朗新法将“与敌对国家的任何情报或行动合作”定为死罪,对涉军用无人机、网络攻击、破坏关键基础设施者亦可处极刑,法网不可谓不密。然而,星链设备的潜在物理隐匿性及其可能的使用成本屏障,使得执法如同大海捞针。另一方面,间谍活动的技术化、分散化与跨境联动特征,也让彻底清除暗网变得异常艰难。伊朗的果断展现了其捍卫国家安全的决心,却也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地缘博弈中主权国家在开放与安全间永恒的脆弱平衡。
伊朗总统(资料图)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当物理战场的炮火沉寂,以伊间的生死暗战却正以更复杂、更隐秘的方式潜入社会肌理。伊朗以严法酷刑筑墙,美国以跨境抓捕设防,双方都在用极端手段回应一种深刻的时代恐惧:技术加持下,无形的敌人可能无处不在。这场冲突余波中的较量没有前线,却处处是前线,成为当今国际关系在灰色地带激烈缠斗的冰冷脚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