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司法行政领域代表围绕“践行为民宗旨建设法治中国”与记者交流。蔡小凤是来自北京市司法局一名行政复议一线办案人员,发布会上分享了自己从事行政复议工作近十年来的工作经验。她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站稳人民立场,兼顾合法性和合理性,对行政机关的违法或不当行为坚决纠错。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定分止争,需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
打造行政复议便捷高效的制度名片
行政复议是政府系统自我纠错的监督制度,也是解决“民告官”争议、维护群众权益的救济渠道。2024年1月1日,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实施。这次修订是行政复议法施行二十多年来的首次“大修”。
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有几个显著特征:进一步扩大行政复议范围,提高便利性、提升公信力。这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选择通过行政复议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4.96万件,同比增长了将近一倍。同期,北京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超8.4万件,是2023年收案数的4.4倍,案件量达到历史新高。
蔡小凤从2016年开始从事行政复议工作,见证了近年来的变化。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致力于打造行政复议便捷高效的制度“名片”。
以前群众需要带上厚厚的申请材料到现场办理,现在通过司法部在全国推广的“掌上复议”微信小程序,“群众只要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可以提交行政复议申请并全程线上参与案件办理。”
力争办结一案规范一片治理一域
“我从事行政复议工作以后深刻理解了,我们办理的一个普通案件,很可能是当事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关系到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的权益,每个案件背后都是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蔡小凤说,“带着这份同理心,我更能够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来化解争议、处置纠纷。”
随着办理案件的增多,蔡小凤发现,化解行政争议的关键在于前端规范和源头预防。“要从根源上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重要的抓手是通过办理一个案件、解决一类问题。”蔡小凤介绍,近十年来,自己在直接纠错的同时,累计向相关部门制发20多份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及时指出违法或不当行政执法中的普遍性问题,提出完善和改进意见,力争“办结一案、规范一片、治理一域”。
对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建立绿色通道
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此前,司法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全国工商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行政复议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全面提升涉企行政复议工作的质效。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加强涉企行政复议工作,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我们对于行政机关的监督是全面且严格的,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去年,蔡小凤办理了一起案件。当时,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受到行政处罚,“我们调查研究以后发现,处罚的额度有不合理之处,最后推动行政机关降低了处罚数额,直接纠正不当行政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目前,北京市已经对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建立绿色通道,第一时间调解,加大调解力度和监督力度。此外,针对普遍性问题,蔡小凤与同事们及时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例如,针对市场监管领域存在的重复处理投诉举报问题,我们指导相关部门建立案件登记识别规则,完善合并查处制度,减少对企业的重复检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蔡小凤表示。
文/本报记者 高语阳
统筹/刘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