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大人民调解工作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群众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为人民调解工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衡水市司法局特别开通“湖城调解”专栏驿站,持续发布全市各级调解工作动态、优秀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先进事迹、典型调解案例等,全景展现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服务民生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打造“调解驿站,纠解纷散”新景观,让“有事找调解”成为全民法治共识。
奏响人民调解“三部曲”,绘就社会和谐“新画卷”
近年来,枣强县司法局始终秉持“预防为主、调解优先”的工作理念,将人民调解工作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与扎实工作,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为枣强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强化基层调解组织与队伍建设,夯实调解工作基础
一是优化调解组织架构。枣强县司法局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调解组织网络,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调解需求。目前,枣强县共有各类调解委员会586个,其中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4个,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2个,村人民调解委员会553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7个,实现调解工作在全县范围内的无缝覆盖。二是充实调解员队伍力量。为进一步提升调解工作的专业性和实效性,枣强县司法局积极创新人员配备模式。2024年,通过劳务派遣方式聘任了15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他们均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丰富的社会经验,有效提升了调解工作的整体水平。同时,枣强县司法局还注重对调解员的培训和管理,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案例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调解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6月,枣强县共形成调解案件556件,涉及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纠纷、合同纠纷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件的成功调解,不仅及时化解了矛盾纠纷,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强化人民调解业务培训,提升调解工作效能
一是构建“理论 + 实务”阶梯式培训体系。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每半年开展1次集中理论培训,每次培训时长不少于1天,邀请资深法官、优秀律师、优秀调解员授课,重点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及调解技巧。同时,每半年组织 1 次案例研讨,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剖析。2024年,我县通过该培训体系,累计培训调解员1200人次,调解成功率同比提升 15%。二是开展人民调解案卷评查工作。每年12月份开展一次案卷评查工作,组织各司法所长、人民调解员代表从案卷的格式规范、调解程序、证据材料收集、文书制作等方面,逐一进行细致核查,对每一份案卷进行全面“体检”,详细记录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员业务能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三是实施“考核激励 + 成果转化”双轨推进机制。每年对人民调解员进行考核评定,对在重大疑难纠纷调解中表现突出的调解员,优先推荐参加更高层次培训和评优评先。2024年,通过考核激励,共评选出三级人民调解员12名、优秀调解案例10个,有效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效能,带动全县调解工作质量整体提升。
三、强化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织密社会稳定防护网
一是开展专项活动,明确工作目标。按照《衡水市司法局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调解工作的通知》要求,枣强县司法局开展深化“高质量调解年”专项活动。将矛盾纠纷排查作为专项活动的重要内容,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各调解组织把矛盾纠纷排查作为一项基础性、日常性工作来抓,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二是创新排查方式,提高排查效果。采取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矛盾纠纷排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普遍排查通过定期组织调解员深入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全面了解矛盾纠纷情况;重点排查则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时段开展专项排查,如对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农民工工资支付等领域的矛盾纠纷进行重点排查,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期间开展集中排查。通过多种排查方式相结合,及时发现并介入潜在矛盾纠纷,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排查工作成果显著。截至2025年6月,枣强县共排查纠纷177件。对于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各调解组织及时进行登记、分类,并制定相应的调解方案,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处理。通过强化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枣强县司法局进一步夯实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枣强县司法局将持续深化“三部曲”,进一步强化调解组织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为建设平安衡水、法治衡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绘就更加绚丽的社会和谐新图景。
来源:枣强县司法局
供稿:市司法局 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 郭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