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奇
7月2日晚,K1373次列车因故障脱轨在浙江金华市境内停车约3小时,过程中车厢内太闷热致乘客不满,有人砸窗通风()。砸窗的行为引发网友关于紧急避险的讨论。有律师告诉记者,砸窗乘客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紧急避险,不应受到过于严厉的处罚。
据极目新闻此前报道,K1373的乘客称,2日晚8时20分左右,列车突然停在了义乌站与金华站之间,随后断电,空调也停了。乘务人员解释称是突发故障会晚点,不清楚什么时候开车。停车的3个小时里,气温在33℃左右,车厢里很闷热。有乘客打开了车窗,但是作用不大,“吹进来的是热风”,车上还有人砸了窗通风。
另据媒体报道,系一名身穿黑衣的小伙儿手持硬物将车窗砸碎,方便车厢内通风。小伙在车辆抵达金华站后被警察带走。管辖K1373次列车的广州铁路公安局怀化公安处的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对砸窗的男乘客进行拘留,仅对其批评教育后放行。
网络视频截图
7月3日,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保全告诉记者,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在此次事件中,列车因故障停车后车厢内温度过高,乘客面临中暑等健康风险,这种危险是正在发生的,且砸破窗户是为了通风散热,保护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属于保护更大的合法权益,符合紧急避险的“不得已”这一要件。然而,紧急避险行为是否免责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果铁路部门在事故发生后已经采取了合理的措施来缓解闷热情况,乘客的行为可能超出了紧急避险的合理范围,需承担相应责任。同时,乘客在砸窗过程中如果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害或引发其他安全隐患,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责任。总体而言,乘客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紧急避险,但是否完全免责还需结合铁路部门的应急措施以及乘客行为的具体后果来综合判断。
杨保全认为,据相关报道,铁路警察在该乘客抵达金华站后将其带走,最终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没有进行拘留等更严厉的处罚。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处理方式是比较合理的。一方面,乘客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紧急避险的要件,不应受到过于严厉的处罚;另一方面,通过批评教育,也可以让乘客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后果,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