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我连导尿管都没见过,但保险公司为此付了1.55万美元。”73岁的退休工程师昆德里的这句话,如一记耳光,重重扇在美国医疗体系的脸上。如今,美国司法部与卫生部高调宣布侦破史上最大规模医保欺诈案,涉案金额超过106亿美元。是的,百亿美元,不是错别字——这不是一起简单的诈骗,而是一场撕裂国家信用、掏空纳税人钱包、侮辱基本常识的系统性掠夺。
这起案子荒诞得离谱,令人瞠目。犯罪团伙居然用30多家被联邦医疗保险纳入报销体系的医疗用品公司,堂而皇之提交了超过10亿个导尿管的报销申请。十亿个导尿管?这是在为一整个星球的老人准备“排泄自由”吗?即便是个毫无医学常识的人,也能看出这里猫腻重重。问题是:医保管理者在干什么?联邦政府眼瞎了吗?蓝十字蓝盾之类的大型保险公司连起码的核查都不做?这不是渎职,而是集体为骗子开门送行。
更令人愤怒的是,犯罪链条居然延伸到了补充医保市场。即便联邦医保中心暂停付款,犯罪分子依旧通过其他商业保险渠道套走了约10亿美元。他们用的不是高超技术,不是黑客手段,而是堂而皇之的理赔申请和公司注册。这种靠制度漏洞发财的做法,其实早已成为美国医保系统的一部分。因为这是一个早已被市场逻辑侵蚀、毫无监管效率的庞然怪物——一个为私利而非公义运作的医疗工业复合体。
诈骗者来自哈萨克斯坦、爱沙尼亚和俄罗斯等国。这并不奇怪。美国医保系统对国际犯罪团伙而言,是一个开着门、堆满现金的自动取款机。 多年来,类似的“医疗淘金热”不断上演,只不过这次的规模创下新高。诈骗者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只要理解美国医保的基本运行方式:提交报销——等待审批——拿钱走人,哪怕你寄的是空气,也能套走真金白银。
为什么?因为美国医疗体系早已不是为了治病救人存在的。它更像一个合法外衣下的金融诈骗系统。联邦医保、私人保险、药企、供应商,形成了一张既勾连又掠夺的利益网络。你交税,他们分钱;你报病,他们套利;你住院,他们估值。这种制度性腐败,不需要谁行贿谁,只需要大家各自“依法办事”。在这种体系下,病人只是提款码,医生是签字机器,而真正获利者藏在公司架构和保险政策背后,享受着比毒贩还稳妥的暴利。
更何况,这种诈骗案根本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正如专家所说,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打地鼠游戏”。每破一案,就说明一个新的漏洞已经暴露;每次震惊报道,都是一次制度崩塌的注脚。问题从来不是“骗子太聪明”,而是制度太愚蠢,监管太软弱,政府太懒惰。
美国政府现在高调公布这起案件,说查封了几十家公司,抓了19人,冻结了几千万美元资金,好像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我们别忘了,诈骗金额是106亿美元,被追回的只是零头。其余的钱呢?早已被洗入加勒比账户、买了加密币、变成南美的海滩别墅或者迪拜的跑车车库。 等这批人服完刑出来,依旧是人生赢家。而这笔天文数字的损失,最终会转嫁给谁?当然是美国纳税人、医保用户、那些真正需要导尿管却被拖延治疗的病患。
讽刺的是,美国还天天教育全世界“制度透明”“依法治国”“反腐倡廉”。但一个连医保系统都守不住、连最基本的报销审核都做不到的国家,真的有资格扮演道德教师吗?这种史诗级的医保诈骗,除了暴露美国医疗体系的千疮百孔,更是一场关于制度信仰的坍塌。今天是导尿管,明天也许就是癌症治疗、器官移植、急救服务——只要有人能把漏洞变现,什么都能成为骗局。
所以不要再感到震惊了。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必然结果。当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沦为资本逐利的战场,受伤的不只是医保账户,还有人类最基本的健康尊严。而这场106亿美元的骗局,只是美国“现代医疗黑洞”的冰山一角。真正可怕的是,这个黑洞还在不断扩张,却没有人真的在意要去填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