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高考结束,新闻里说全国有1291万考生,其中413万是复读生。每三个考生里就有一个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参加高考。我表弟去年考了600分,往年这个分数能稳进重点大学,结果去年刚好够到最低录取线,只能去普通一本。他说自己像拼尽全力冲终点,结果被复读生轻松超过。
复读生不是随便再考一次。很多人第一年分数已经够一本,就是想冲顶尖名校。他们多花一年时间刷题,把考试技巧练得特别熟。分数线被他们抬得越来越高,普通应届生分数够不着好学校,只能往下掉一级。比如以前能上好一本的分数,现在可能只能上普通一本。
四川、贵州这些地方开始管了,不让公办高中招复读生。主要是想限制那些分数本来就不低的学生继续复读。但私立机构还在收人,有些家庭花五万多一年送孩子去复读。政策刚出,效果还不明显,分数线还是在涨。
我表弟今年又参加高考了,这次他没再复读,而是选了新工科专业。他说与其挤独木桥,不如试试新路子。现在有些大学开始看重实践能力,笔试分数占比降到了六成。还有人去职高读技能专业,听说明年报考人数要涨三成。
教育部门说要收“教育平权税”,专门给应届生发助学金。但有些家长还是焦虑,觉得不复读就吃亏。贵州那边执行新政策后,农村考生复读少了,但很多人还是担心考不好。
2025年高考分数还没出来,但听说复读生比去年少两成。分数线可能降十几分,但私立机构开始包装留学辅导。有些学生家长在讨论,与其花大钱复读,不如早点学技术。
现在有些学校让学生高三去实习,或者看纪录片了解复读压力。上海试点“职业体验周”,有学生说发现工作比读书难,但也有人觉得找到了新方向。
教育部准备推“综合素质高考”,以后考试不光看分数,还要看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但具体怎么考,现在还没定。有些老师说这样可能更公平,但也有人说操作起来麻烦。
高考政策总在变,但学生压力一直没减。有人复读,有人转行,有人等新政策。分数线涨了又降,降了又涨,就像个转不停的轮子。现在只能看今年结果,到底谁考上了,谁又在等下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