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新白娘子传奇》中慈悲为怀的白素贞,是《上海滩》里风华绝代的冯程程,但一夜之间,竟被‘网络刽子手’塑造成‘已故之人’!”
2025年6月10日,一则加盖红章的《严正声明》引爆社交平台。赵雅芝工作室雷霆发声,直指某博主恶意捏造“赵雅芝私生活混乱”“诈捐”等耸人听闻的谣言,相关话题阅读量短时间突破3亿。声明中“已完成取证”“追究法律责任”等措辞斩钉截铁,一场关乎名誉权与网络生态的战役正式打响……
第一章:谣言猛于虎——当“白娘子”遭遇21世纪“法海”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一次,谣言的破坏力远超想象。据舆情监测,6月初起,某短视频平台涌现大量标题党视频:《赵雅芝豪门梦碎,晚年凄凉》《揭秘“白素贞”不为人知的黑暗史》,内容拼接移花接木的旧照片、断章取义的采访片段,甚至伪造聊天记录。更恶劣的是,部分账号通过“付费解锁完整黑料”牟利,形成灰色产业链。
法律专家解读:此类行为已涉嫌《刑法》第246条诽谤罪,且若违法所得超5万元,可升级为“寻衅滋事罪”,最高面临7年刑期。而工作室声明中强调的“已完成区块链存证”,正是锁定电子证据的关键——每一秒的传播数据、每一次的转发路径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第二章:70万赔偿案警示录——明星维权的“天价账单”
就在两个月前,古天乐肖像权案胜诉的消息犹在耳畔:江苏丹阳商家因盗用其形象宣传眼镜,被判赔70万元。这一案例被视作“明星维权教科书”,而赵雅芝此次的强硬姿态,显然有备而来。
深度剖析:1. 成本威慑:根据《民法典》第1024条,名誉权侵权赔偿需覆盖受害人直接损失(如商业代言解约)、精神损害(司法实践通常支持5万-50万元),以及侵权方违法所得。参照古天乐案,若赵雅芝方举证充分,造谣者或将面临百万级赔偿。2. 平台连带责任:若涉事平台未及时删除谣言,依据《网络安全法》第47条,最高可处违法所得10倍罚款。2024年某社交平台就因类似事件被罚2000万元。
第三章:从“死亡谣言”到“私生活诽谤”——一场持续20个月的网络剿匪战
这不是赵雅芝第一次“屠龙”。2024年4月,“赵雅芝去世”谣言肆虐时,工作室24小时内完成:- 全球媒体联动辟谣(包括BBC、CNN转载声明);- 向18个平台发送律师函,下架3.2万条侵权内容;- 推动“#守护赵雅芝#”话题登顶热搜,获2.7亿次声援。
心理学视角:剑桥大学网络行为研究中心指出,针对女性公众人物的谣言中,87%涉及“道德污名化”(如婚变、财务危机),本质是利用社会对女性“完美形象”的苛刻期待进行精神谋杀。
第四章:全民行动——如何让“键盘侠”变成“键盘怂”?
读者可自测:- 看到明星负面新闻时,你是否会先查证信源?- 是否知道转发500次谣言可能担责?
实用指南:1. 一键取证:使用“权利卫士”等APP可实时录屏存证;2. 三不原则:不点击、不评论、不二次创作;3. 举报通道:国家网信办“清朗”专项已开通谣言直通车(附链接)。
尾声:女神不老,正义不迟
当她举起法律武器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明星的愤怒,更是一个时代对网络暴力的集体觉醒。正如她在某次访谈中所言:“优雅不是忍气吞声,而是有尊严地反击。”
[结尾悬念]
“下一个被盯上的会是谁?或许,只有全民成为‘谣言防火墙’,才能让‘白娘子’们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