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娜 通讯员 曹宇
在长垣市城乡社区,一张由611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663名人民调解员和110名村(居)法律顾问织就的法治网正悄然运转。群众遇到法律难题,不出村就能找到“法律明白人”;各类纠纷通过“援调对接”机制快速化解;手机点开“法治长垣”掌上大厅,24小时在线律师随时答疑……
近年来,长垣市司法局以法律援助站点建设为支点,撬动基层法治服务大民生,2024年以来累计办理法援案件855件,为2343名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242万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法治为民”的深刻内涵。
织密服务网络:法治触角直达“最后一米”
在某建筑工地欠薪案件中,法律援助站通过联动机制快速帮助农民工群体追回欠薪。
这样的高效维权,得益于长垣市构建的“市-乡-村”三级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市级法律援助中心作为“中枢”,统筹复杂案件处置,实行“一窗通办”;18个乡镇司法所设立标准化工作站,就近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村级层面则依托人民调解员和法律顾问,将法治“探头”延伸至群众家门口。针对特殊群体,该市还在工会、妇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设立特色站点,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覆盖网络。
“站点建在需求前端,服务才能精准落地。”长垣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在法院、信访局等矛盾高发场所驻点值守,2024年累计化解涉法涉诉纠纷130余起,群众满意率达98%。
创新服务机制:全链条维权跑出“加速度”
“上午申请法律援助,下午律师就上门了!”近日,一位交通事故受害人通过“容缺受理”绿色通道快速获得援助,律师全程代办赔偿诉讼,最终获得应有赔偿。
长垣市创新打造的“法律咨询—调解—法援—普法”全链条模式,让群众维权少跑腿、快解决。一方面推行调解优先,对事实清晰的纠纷优先调解,最快1天内化解;另一方面畅通法援衔接,对调解不成的案件一键转办,通过“上门服务”“线上受理”等举措,将申请到指派的周期压缩至24小时内。
线上服务同样高效。“0373-8883144”法律援助热线与“法治长垣”掌上大厅全年无休,2024年累计提供远程咨询2100余人次。一位农民工通过线上提交欠薪证据,法援中心当天指派律师介入,一周内追回全部欠薪。
深耕品牌建设:法治阳光照进千家万户
“夫妻共同债务如何认定?”“工伤赔偿标准有哪些?”在长垣市“春风行动”招聘会现场,法律援助服务团的普法摊位前围满了咨询群众。律师们结合案例讲解法律知识,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等资料,现场受理咨询60余人次。
如何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长垣市打出“线上+线下”组合拳。线上,“法治长垣”微信公众号发布普法短视频、以案释法案例39篇,阅读量破万次;线下,结合“3·15”“五一”等节点开展宣传活动20余场,发放资料2.4万份。各司法所还立足地域特色打造“一所一品牌”——樊屯镇针对留守妇女开展“法律夜校”,恼里镇为起重机械产业工人定制“安全生产法”讲座,精准满足群众需求。
“小站点”彰显“大作为”。从覆盖全域的服务网络到创新高效的维权机制,从专业精细的品牌打造到润物无声的普法宣传,长垣市正以法律援助为抓手,将法治温度传递至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