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题:美国鲁莽政策如何反噬美元霸权
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近期,美国金融市场神经紧绷,美股美债美元等核心资产屡遭“三杀”。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导致其失去三大评级机构中的最后一个3A信用评级后,美股期货和美元指数应声下跌,美债抛售致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一再突破5%的关键点位……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仅是短期市场波动,更集中体现了美国近期政策选择的累积效应,反映出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及其对全球金融稳定影响的深层忧虑。无论是单边主义关税大棒,还是不受节制的财政赤字,以及由此引发的“去美元化”风潮——诸多因素均在动摇美国的主权信用,侵蚀美元体系的根基。
美国政府新一轮关税措施,给美元带来始料未及的下行压力。4月初“对等关税”政策出台后,投资者大幅抛售美元,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4月21日大幅下跌,盘中一度跌至97.92点,为2022年3月以来最低点。驱动此轮避险情绪的关键因素是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美联储4月23日在其褐皮书报告中107次提及“关税”一词,为上期报告两倍有余,凸显其对关税政策引发经济不确定性的关注。市场普遍预期,关税政策武器化将不可避免地拖累美国经济增长、削弱企业盈利能力,促使逐利资本转向美国以外增长高地,美元吸引力也将大为减弱。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警告,受关税政策影响,美国经济可能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冲击,2025年陷入衰退的概率高达65%。
关税扰动仅为冰山一角,美国国内持续膨胀的财政赤字与日益沉重的债务负担,正对美元长期地位构成严重威胁。截至2024年末,美国国债规模已攀升至36.2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高达123%,远超国际公认的60%警戒线;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约为6.4%,且在高利率环境下,2035年这一数字可能接近9%。2024财年,美国国债净利息支出高达8820亿美元,史无前例超越其庞大的军费开支。这种依赖“借新还旧”维持运转的融资模式,脆弱性与不可持续性日益凸显。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认为,美国公共债务是其经济面临的“最可测危机”,美国必须更加关注财政赤字问题,因为“这对全世界都会产生影响,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穆迪此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进一步打击全球投资者对美国偿债能力的信心,市场对美元资产安全性的疑虑加剧。穆迪在报告中指出:“美国政府债务的快速增长与财政政策效率下降相结合,正侵蚀美国的财政实力。”道明证券外汇策略主管麦考密克在报告中表示,美国国债与美元的最新一轮抛售是市场因美国财政鲁莽而对其施加惩罚的罕见案例。市场研究机构凯投宏观分析认为,穆迪降级可能加剧市场对美国主权债务问题的担忧,并进一步激化因贸易战持续升级而引发的“卖出美国”情绪。
一系列政策因素正从多维度侵蚀全球市场对美国经济稳定性和美元资产可靠性的信任。贸易保护主义及单边关税政策不仅未解决美国贸易逆差,反而扰乱全球供应链、推高其国内通胀压力,最终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与企业竞争力,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持续财政失衡与巨额债务威胁市场信心,“寅吃卯粮”的财政模式无异于透支美元未来。此外,美国政府一边大幅削减公共服务开支,一边为富裕阶层和大企业提供巨额税收减免,这加剧了美国社会不平等与阶层分化,也让国际社会对其政策公平性及长期可持续性存疑。
面对美国经济的长期问题和结构性风险,全球市场参与者开始寻求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一个显著趋势是,各国央行正加速其储备资产的多元化进程。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降至57.4%,为199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此消彼长间,各国央行正在主动减持美元资产,转而增持其他货币和黄金,这一趋势清晰反映出全球储备格局正朝着更加均衡多元的方向演进。
对世界经济而言,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一个更加多元化、更加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更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长期稳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