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打造“冼哥调解工作室”,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工作室成为基层调解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十年磨一剑,“金牌调解员”炼成记
2011年,38岁的冼劲松带着一腔热忱投身新安街道宝民社区人民调解工作。从家长里短到劳资纠纷,13年间他把调解台搬到街头巷尾,将“法、理、情”熬成化解矛盾的良药,累计调解纠纷千余件,先后荣获“宝安区十大金牌调解员”“宝安区最美消费维权人物”“新安街道最美新安人”等多项荣誉。冼劲松出色的工作表现和为民服务的精神,赢得居民群众的信赖和好评,居民们都说:“冼哥往那一站,事情就成了一半”,硬是把“冼哥”叫成了社区里最响亮的信任名片。
2021年,凭借十年基层调解经验,冼劲松受到新安街道办重点关注,在宝民社区挂牌成立新安街道首个社区层面的个人品牌调解室——冼哥调解工作室。
冼哥调解工作室立足社区治理前沿阵地,精准切入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劳动争议、物业冲突、消费维权及房屋租赁等六大民生领域,通过网格巡查预警、多方联动调解、分类施策化解、全程跟踪问效、常态普法预防等工作法,构建起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成立至今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宗,调解成功率高达98%。凭借扎实的调解成效,冼哥调解工作室获评“宝安区十大金牌调解室”称号。
冼哥调解“送上门”,高效止纷化干戈
接到电话就往现场冲,是冼哥调解工作室的常态。面对某小区因车位分配引发的“百人维权”,工作室负责人冼劲松带领团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具体情况,控制现场秩序,稳定当事人情绪,向业主释法明理,引导业主依法依规维权。随后多次同开发商协调、分析事态升级的潜在风险和责任轻重,并结合小区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车位分配方案,推动各方达成共识,妥善化解了这场纠纷,真正做到让冲突双方“怒气冲冲来,心平气和走”。
冼哥调解“强联动”,多方聚力解纷争
冼哥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联动多方合力,促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面对一起工人讨薪引发的群体事件,工作室化身“纠纷拆弹专家”,吹哨集结公安、司法、劳动等五部门成立攻坚专班:民警现场架起“法治屏障”劝离过激人员,劳动仲裁员连夜梳理出欠薪明细,司法调解组同步约谈包工头、总包方厘清责任链。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调解中,冼劲松运用“三方背对背”谈判策略,将工人代表、包工头、开发商分置三处同步沟通,仅用两个通宵便促成四方握手言和。当完成最后一笔工资发放时,城建部门同步完善了工地“维权直通车”制度。这场风暴般的危机,最终转化为规范劳务管理的新起点。
冼哥调解“抓服务”,贴心守护解民忧
在调解实践的全流程中,工作室巧妙地将法治宣传与法律咨询深度嵌入。调解前,通过精准的法律风险提示,为当事人明晰权益边界,使他们在心中筑起法治的防线;调解中,结合婚姻家庭、劳动权益、邻里纠纷等贴近生活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生动形象地普及法律知识,让当事人及周边群众在实例中感悟法理;调解后,依托法律咨询热线等便捷渠道,持续为当事人提供后续的法律支持与答疑解惑,确保法律服务的延续性与完整性。真正做到“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用有温度、有深度的法律服务,筑牢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根基。
下一步,新安街道将持续深化“枫桥经验”实践,以冼哥调解工作室为示范标杆,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街头巷尾生根开花,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能效。
文/图:司新宣、促进法治处、宝安区司法局
通讯员:刘燕丹、冯志娴、梁庆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