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5月18日消息(记者罗世伟 实习记者陈宇婷)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加强规划资源要素保障支撑广州“制造业立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聚焦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规划资源要素精准保障的需求,重点在强化规划引领、加强规划支撑、支持多元供地、优化筹建服务四个方面发力,提出系列针对性和前瞻性举措,为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助力广州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三级布局体系夯实产业空间
《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工业集聚区—工业产业区块—工业用地”三级产业空间布局体系,按照“总量要增、质量要高、存量要挖、浓度要纯”原则提出多项创新举措,同时明确用地指标、新增工业用地、新建重大产业项目等优先在集聚区和产业区块投放布局,全方位保障企业所需的产业空间。
其中,全市首次划设“工业集聚区”,聚焦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单个规模约15—20平方公里,每个集聚区明确3—5个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差异化发展。同时,工业产业区块内工业用地面积占比由55%提升至65%,并严格退出机制,确保工业用地总量“只增不减”。并盘活“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等低效用地30平方公里以上,为制造业发展留足空间。到2035年,全市工业用地总规模将不低于480平方公里。
立体开发与严格监管并行
在支持产业空间复合利用方面,一方面是鼓励和支持措施。鼓励工业厂房立体开发,在符合工业建筑设计规范前提下,除安全、消防或生产环节有特殊规定或要求外,新建工业项目一般应建造3层及以上多层厂房。支持工业、商业、研发、办公等功能混合立体开发,其中工业功能计容建筑面积占地块总计容建筑面积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另一方面加强工业用地设计、核实和登记全流程监管,对严控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上限、严格工业用地用房分割等方面做出相关规定。
供地模式支持企业自主选择
针对企业用地痛点,《指导意见》推出“菜单式”供地政策,支持企业自主选择50年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灵活方式获取用地,允许办理不动产权证,保障企业融资需求。同时,通过工业用地成本分摊机制,降低企业拿地成本;符合条件项目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首期缴纳比例不低于50%,并允许以银行保函替代竞买保证金。此外,广州创新“招商土地超市”平台,实现地块信息“一屏尽览”、VR实景看地、“智能匹配+人工跟进”等服务,助力企业“找地快、落地准”。
全流程服务提速
为加速项目落地,广州推行“拿地即开工”模式,用地手续完善后5天内可同步获取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审批文件。各区建立分局领导“一对一”服务机制,通过台账管理和微信联络群实时响应企业诉求。市政配套方面,超前布局工业集聚区供电、供水等设施,重点保障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特殊需求,如配建园区污水处理厂、统筹电力设施规划等,确保企业“入驻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