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处理遗产纠纷时,要花很多时间查阅相关法律法规,现在用上了这个智能助手可方便多了,需要了解什么给系统发指令就可自动生成法律依据清单和继承方案建议,智能助手真是我们基层调解员的好帮手!”柳州市鱼峰区里雍镇人民调解员林黎艳对“人民调解智能助手”由衷赞赏。
“人民调解智能助手”是柳州市司法局今年4月初创新研发的智慧调解工具,并立即在全市得到推广运用,受到基层人民调解员的青睐,已成为基层人民调解员的“智能办案伙伴”,有力地推动了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实现跨越式提升。
顺势而为抓研发,AI赋能基层调解
“智能调解、精准分析、云端普法,这是我们研发工作的主线。”柳州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权仁儒介绍说,面对基层矛盾纠纷日益专业化、复杂化的挑战,柳州市司法局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社会治理的新形势,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司法行政工作融合,发挥AI数据检索分析优势,通过智慧调解工作新模式,赋能大调解工作格局。
柳州市司法局依托1900余部法律法规、900余个调解实务案例建立实时更新的知识库,创新研发具备自主分析能力的智能调解工具。该助手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实现“5秒生成调解方案、30秒输出规范文书”的突破性效能,成功破解传统调解中法律检索效率低、类案经验复用难、文书制作耗时长等痛点。
以实用性为导向,构筑全流程闭环
“‘人民调解智能助手’是我们局推出的第二款AI应用,首个AI智能应用‘惠企惠民政策咨询助手’,为企业、居民提供了可靠、便捷的惠企惠民政策咨询服务,获得一致好评。”柳州市司法局人工智能应用工作专班成员姚锐介绍,“人民调解智能助手”坚持以实用性为导向,集“智能识别—精准分析—策略推荐—文书生成—案例指导”于一体,覆盖调解工作全流程:法律智能检索,可依据实时更新的法律法规库,匹配纠纷详情推送条文及解读,解决基层法律依据查询难题;纠纷类型智能识别、分析,通过AI算法识别常见矛盾类型,生成成因分析及解决路径参考;调解方案生成,可基于案情与当事人诉求,综合法律规范和实务经验输出可行性建议;类案精准匹配,支持自然语言检索相似案例,为调解策略提供经验支撑;调解文书生成,能一键生成格式规范、内容完整的调解文书,附带填写指引与风险提示。
为确保工具运用取得实效,柳州市司法局已初步构建“部署—培训—反馈”协同机制。在部署环节,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案例评析会等多种渠道,全面推广典型应用场景。采取分层递进的培训模式,制作可视化操作指引手册,开展专题实务培训,同步构建领导干部结对调解骨干、业务能手帮扶新人的双轨传帮带体系。同时,建立“使用即反馈”优化通道,目前已累计收集21条用户体验建议,并据此完成了2次功能迭代升级。
以点带面广运用,实战成效显力量
“‘人民调解智能助手’研发出来后,我们首先在全市22个人民调解组织进行了试点,事实证明,运用该工具能极大提升调解员的案件处理量,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1.7%。”权仁儒说。
“依据具体案情,该工具可提供策略沙盘推演,系统性预判选择不同调解策略的连锁反映,为复杂矛盾化解提供了决策支持。”鱼峰区依山社区谐师傅调解员唐龙在运用智能助手调解邻里矛盾时如是说。
日前,依山社区在处理辖区小区同和佳境居民共用下水管道维修纠纷中,社区人民调解员通过使用人工智能软件,使各方当事人对自身在纠纷案件中法律赋予的权利义务一目了然,做到了智能咨询的前置化,矛盾纠纷很快得到化解。接着,社区人民调解员使用人工智能软件,输入关键字进行纠纷法律风险分析,很快生成调解协议书,提高了调解工作效率,使纠纷调解做到从“凭经验”到“靠数据”,为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注入新动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加速器”。
“这不是简单的工具革新,而是调解工作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权仁儒表示,下一步,将深化与各部门的数据联通,整合更多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推动“数字枫桥经验”惠及更多群众。(傅永新 李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