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归来的A股延续震荡上行节奏,上证指数在首日便高开高走,直接站上3300点,以放量长阳收复1个月前留下的缺口,成交额突破万亿元;次日,多头乘胜追击,继续上行。触发情绪拐点的,是中美经贸牵头人将在瑞士会晤的重磅消息,市场瞬时解读为关税谈判将重返“谈判桌”的重大利好。关税担忧降温、外部冲击预期回落,北向资金随即恢复净流入,前期观望的量化策略被迫回补空头敞口。节奏切换之快,让节前积聚的空头情绪如同被太阳蒸腾的薄雾,只留下指数一路上攻的清晰足迹。 “五一”假期,全球投资者目光聚焦美国中部小镇奥马哈。94岁的沃伦·巴菲特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依旧思维敏捷,妙语连珠,大会尾声他突然宣布:年底将卸任CEO,由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接棒。5万名股东起立鼓掌,既致敬传奇,也叹息一个时代的落幕。自1965年执掌伯克希尔以来,巴菲特用“简单可重复”的价值投资理念,在60年里创造了5.5万倍的复利神话。他再次提醒投资者:远离高杠杆与高周转,坚持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企业,并与“比自己优秀的人”同行。对于估值与全球同类市场相比仍处洼地的A股与港股而言,这无异于一针强心剂——在“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慢牛周期里,时间就是财富。 利好并非孤立。假期里人民币与港币双双走强,香港金管局5年来首次购入美元以维持联系汇率,侧面反映境外资金对中国资产再度升温。巴菲特在这次股东大会上表示,房地产投资比股票投资吸引力更小,他通常不会涉足房地产交易,因为与股票交易相比,房地产中间的变数实在太多了。他说,如果有人想卖2万股伯克希尔的股票,只要价格合适,5秒钟就能成交,但房地产交易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在国内也是如此,国内房地产黄金时代渐行渐远,一二线城市成交量缩减,投资客撤离,从投资楼市流出的资金很可能会成为股市的“援军”;高达160万亿元的居民存款也有望在市场走强之后逐步向资本市场“搬家”,从而为股市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房地产投资周期终结与股权时代开启的交接棒,或许已在这一轮汇率与流动性的共振中悄然完成。 流动性方面,除了降准、降息、降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外,中国人民银行在5月7日还一口气端出“真金白银”三件套:其一,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工具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合并,总额度达8000亿元,以提升政策工具的灵活性和响应效率,精准服务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其二,互换便利机构由首批20家券商基金扩容至40家,为券商和基金增加流动性“安全阀”;其三,回购增持再贷款期限由1年延长至3年,并将上市公司回购自有资金占比要求从30%降至10%,直击上市公司“手中无粮”的痛点。工具箱的升级,意味着货币政策在阶段性宽松与结构性精准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点,也释放出“稳市场、稳预期”的清晰信号——资金成本曲线的下行,让价值重估有了现实基础。 资金“护城河”之外,制度“压舱石”同样硬核。中央汇金获批在必要时增持指数基金,人民银行将提供充足再贷款支持,打造类“平准基金”的长效护栏;证监会同步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利益捆绑、行为稳定、服务升级、权益导向”四轮驱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金融监管总局则从保险资金权益比例再松绑到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再到推出民营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形成股市、楼市、外贸三角支撑。在多部门“组合拳”加码的当口,外部关税阴霾与内部流动性瓶颈被同步拆除,A股“慢牛长牛”具备了估值、资金、政策齐备的“三阳开泰”格局。 着眼未来,贸易谈判若能持续向好,则全球供应链修复、出口边际改善与外资持续回流将抬升国内盈利预期;内部政策托底将继续疏通融资渠道,提升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估值足够低、分红率足够高、现金流足够稳的红利蓝筹将成为慢牛底色;科技、算力与“新质生产力”赛道则是加速器。当巴菲特“与优秀者为伍、让时间说话”的箴言与政策红利同频共振,A股与港股有望延续“科技牛”“价值牛”双线并进的格局。投资者不妨在“估值洼地”里坚守长期主义:精选治理完善、壁垒深厚的龙头企业,或通过主动权益类基金做时间的朋友;在慢牛的脉动里,真正的财富不靠追风口,而靠“用耐心赚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