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漫评|全红婵遭AI仿声带货:法规快跑,也让技术跟得上技术
创始人
2025-05-02 00:51:22
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孔雨童 绘画 徐进

近日,有媒体曝出,多个社交账号利用AI技术合成全红婵及其父亲、哥哥等家人的声音,编造“为庆祝建房低价促销”等虚假剧情,附带骆驼奶粉、土鸡蛋、蜂蜜等商品链接进行带货,不少账号销量惊人。

全红婵及其家人不是首批受害者,此前,张馨予、刘晓庆等人就分别遭遇过AI造假,来推荐减肥药等商品。对于这种有社会影响力的名人进行“造假”,其实很容易被“揪住”并曝光,但此类行为仍然层出不穷,能短时间带来的热度和销量当然是主因——此次事件中,一个名为“全妹福利号”的账号带货的农家土蜂蜜已经热卖80万件;其次不可忽视的是,在当下这种Al造假的代价依然较小,全红婵父亲就表示对AI造假“没有办法”,只能通过媒体辟谣。

从法律上来说,此类行为涉嫌侵犯肖像权、声音权,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维权。但实际情况中,维权成本并不低,2024年4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刚刚才宣判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近年来相关胜诉的案例也不多。

当下,AI技术的滥用,不能仅依靠个体的力量去封堵,更要通过更强大的技术手段,增强平台的识别能力,完成更严密的筛选,从源头加强监管。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并定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办法》明确了服务提供者应当对文本、音频、图片、视频、虚拟场景等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标识。这个强制“身份标签”的效果值得期待。

此外,还要尽快加大对AI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相关法律法规应当及时出台。今年两会期间,小米CEO雷军、TCL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东生等多位代表提出,要加快针对AI生成合成内容单行法的立法,明确技术应用边界、侵权认定标准与法律责任,尤其要加大对伪造相关文件、消费公众信任等情节的惩处力度。

AI技术在现实应用中的规范之路,还任重道远。但每一次类似的侵权事件,都在提醒着我们,规制手段要跟得上技术的步伐,托住人性底线,不让“新世界”成为伦理失序的荒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在全球范围内,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尤其是在亚太地区。近期,中国代表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会议上猛...
印度上下震动不已,“光辉”战机... 原标题:事故原因众说纷纭,后续影响有待观察,印度“光辉”战机迪拜坠毁引猜测 印度“光辉”战斗机在20...
原创 继...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国际舞台上,外交关系的微妙变化常常对国家命运产生重大影响。日本新任外相高市早苗上任一...
联合国全球技术法规《电动重型车... IT之家 11 月 24 日消息,IT之家从工信部官网获悉,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 / W...
诚志股份:诚志永华持续系统推进... 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诚志股份提问:“请问子公司分拆上市,预计到啥时候能完成?谢谢!” 针对上述提问,...
top等级胡瑾刑事律师团队:集... 在刑事法律领域,诈骗犯罪与职务犯罪案件因其复杂性、高风险性及社会关注度,始终是司法实践中的重点与难点...
直播间公开售卖录像手表,摄像头... 近日,部分社交平台出现“录像手表”链接,直播中,主播介绍,该设备摄像头位置隐蔽,可进行清晰拍摄,并且...
时评:制度人才产业共振,谱写北... 据《北京日报》11月20日报道,从京北的空中俯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如同一只巨型“慧眼”,静卧于怀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