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起,广东省及广州、深圳、汕头等多地市地方性法规开始施行,内容涉及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民生服务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关键词一:保护与发展
扶持保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广东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条例》聚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发展途径两方面,作出相关规定,加强扶持保障和监督管理。例如,条例明确县级以上政府做好农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确权登记,依法确认其所有权及使用权,并针对历史遗留问题指引了分类处理等措施。并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定期对农村集体财产进行资产清查,指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掌握家底、掌握资产变动情况。
《潮州市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将于5月21日起施行,规定将茶产业发展作为财政支持领域,依法安排相关资金和项目,重点支持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生态茶园建设、产品质量提升等。为规范生产加工环节,条例规定,茶鲜叶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应当建立茶鲜叶生产记录,并至少保存2年,禁止伪造、变造茶鲜叶生产记录,违者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聚焦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构建了系统性的保护传承制度,涵盖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评估、预保护、保护责任人、保护评估和巡查检查等制度。其中,针对实践中政府职责分工不够清晰的情况,条例压实各级政府部门职责,还规定地级以上市、县级政府因保护不力,导致保护对象列入濒危名单的,由上级政府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规定实行名录管理和逐级申报制度,并明确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评审程序;明确了项目保护单位的法律地位,规定了项目保护单位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职责。
关键词二:生态保护
明确压实各级河长湖长责任
《广东省河湖长制条例》明确,广东建立行政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河湖长体系以及河湖长动态调整机制,河湖分级分段设立省、市、县、镇级河长湖长,村级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河长湖长。当河湖跨行政区域时,该由谁负责管理保护?条例规定,跨行政区域河湖所在地的河长湖长应当组织建立河湖联防联治机制,推动区域协同治理、联合执法等工作。
《中山市排水管理条例》规定,市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全市排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排水信息及时更新和共享,以提高排水管理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化水平;围绕市镇街协同防涝,条例要求要统筹编制全市内涝防治规划,对于内涝区域跨镇街的,要建立协同防治应急机制,统一规划资源调配,同时要求镇街也要制定本辖区内涝防治专项规划,并结合城市更新、生态治理,因地制宜完善排水设施运维,提升防涝能力。
《中山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按照资金来源,将中山市海绵城市设施划分为市财政投资、镇街财政投资、社会投资和政企合作4类,分别确定运行维护主体。条例还对海绵设施建设管理实行分区管理,新建区域应当全面落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科学配套建设海绵城市设施;已建区域应当因地制宜开展建设,推动解决城市排水防涝、水环境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等问题。
《肇庆市农业水污染防治条例》明确了分区管控措施,对畜禽、水产养殖分区分类管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并规定了禁养区的退出补偿机制。同时,细化了对规模以下养殖户的污染防治规定,创设畜禽养殖记录制度和水产养殖投入品白名单制度,规范水产养殖活动,重点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污染防治。
关键词三:民生服务
广州提供工作日预约延时、节假日错时政务服务
《广东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父母应当共同参与实施家庭教育,互相协助配合。条例还规范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对“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殴打、冻饿、禁闭、恐吓、经常性谩骂等家庭暴力行为”等作出规定。
新修改的《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规定,市、区政府应当充分保障财政经费对科普的投入,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并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科普事业。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单位和个人投资、资助科普事业的,依法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
《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要求政务服务管理部门提供24小时线上预约服务,同时保留政务服务场所现场取号服务,并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要提供工作日延时服务,相关单位通过周末、节假日错时服务等方式提供急事急办服务渠道,并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间。
《广州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明确,广州商事调解组织可以与香港、澳门以及其他境外商事调解组织建立合作机制,为当事人提供对接服务,互聘调解员,开展跨区域商事调解业务合作。仲裁机构应当与商事调解组织、境外仲裁机构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推行商事仲裁跨国远程庭审模式,参与国际组织企业间跨境商事争议在线解决。
《韶关市农村消防条例》在农村火灾防控水平提升、农村消防基础建设、消防监管责任等方面作出了规定,例如明确民宿、农家乐,从事燃油、造纸、木材加工、家具生产、服装加工、废品收购、仓储等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消防管理规范为经营场所配备消防设备设施,并履行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开展日常消防安全检查等义务。
南方+记者 姚瑶 祁雷
【作者】 姚瑶;祁雷
广东人大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