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在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中外嘉宾对如何利用好中国经济的宏观政策来加强国际合作、刺激经济增长,进行了讨论。
从今年前两个月来看,我国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强有力的需求刺激措施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
财政部部长 蓝佛安:现在我国经济和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宏观调控和财政治理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信心和底气也来自我们对风险始终清醒认识,留有后手,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冲击和挑战预留了充足的财政空间。
论坛上,结合新一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与会嘉宾们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其中,有关促消费惠民生的相关话题成为热点。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海闻:消费不能光看消费,根本上要人民有收入、有就业,民营经济是一个抓手,只有民营经济有更多的信心,它能够投资,它就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的国内市场是一部分,像外商投资,这也是将来能拉动内需的,不是光资本的问题,是一个国际经济关系的链接,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许多跨国公司负责人在谈到持续加码投资中国时,创新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董事会主席 穆罕默德·阿布纳扬:中国现在已经是创新的支柱之一,如果你想创新的话就得来中国,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的产业投资更具创新性、更加安全可靠,更高效也更有性价比。
当前,人工智能在中国蓬勃发展,在改变千行百业的同时,也让各项宏观政策的实施更加精准有力。
奇富科技首席执行官 吴海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我们的宏观政策就会变得更加精准,比如通过人工智能“AI+”的技术去让银行更好地服务小微金融,服务绿色金融、刺激性的政策能够更精准扶持到我们想要的领域。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王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