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
近期,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00个集体和100名个人给予通报表扬,深圳市福田区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理事长朱虹位列个人表彰名单中。
作为专家调解员与调解中心负责人,朱虹主办多起典型商事纠纷案件,并牵头引入港澳调解员76名、国际调解员18名,集聚了一支多元化、专业化的国际商事调解人才队伍。调解中心立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其他境内外商事主体提供跨境商事争议解决方案以及综合性的法律服务。据悉,截至2025年10月,调解中心累计受理案件32618件,涉案金额累计达289.53亿元,促成调解金额约41.33亿元。
高效调解优化营商环境
“商事调解帮助企业高效化解纠纷,避免在诉讼程序中投入过多成本和精力”,朱虹深信调解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她介绍,在一起国际案例中,某浙江企业未如期收到以色列合作伙伴的交易货款,考虑到跨境商事纠纷中的法律与文化差异,朱虹组织并推动采用“双调解”模式,聘请一名以色列当地律师参与调解。最终,当地调解员在调查本国公司经营情况、协助沟通上效果明显,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规避了涉外诉讼在取证、开庭和执行等环节的多重困难。
朱虹解释,当企业不必在法庭上旷日持久地消耗,省下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才能转化为生产线上的新订单、研发中的新投入。长远来看,双方不至于立刻进入诉讼中的对抗性状态,合作得以延续,甚至催生新的交易。在她看来,这便是商事调解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表现,帮助企业重振生产经营,修复合作链条,以企业个体的健康运转构成优良的整体环境。
全链条服务护航企业
“我们的工作并不局限于调解,更注重全链条的法律服务。”朱虹介绍道,中心通过面向企业与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法律服务,将纠纷化解的关口前移,从事后调解延伸到事前预防,也在加强市场主体的合规意识,从源头上防范营商风险。
调解中心受托运营“深圳市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参与建设贯通调解、仲裁及诉讼的“一站式”解纷流程,今年上半年还将服务网络铺向福田区10个街道及商会,派驻律师为50家企业提供上门服务,接待超过510次公益法律服务咨询,并组织了6场调解研讨会与企业合规宣传讲座等活动。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服务驿站(河套)”法律服务分站,这里也为入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创新创业人才持续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不仅如此,从广交会到高交会等重大展会,调解中心的身影也活跃其中,通过常态化驻场服务,构建起“预防+疏导+调处”全链条、全周期的纠纷化解机制。
自中心成立以来,朱虹与调解中心还不断推进深港两地商事调解体系交流合作与法律规则衔接。据悉,中心已与40余家港澳及海外法律机构在案件联办、活动共建、资质互认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
此次受到表彰,朱虹表示,“很幸福,很荣幸,也很自豪,这是对整个调解中心伙伴们共同努力的肯定。”朱虹期待继续带领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为推动商事调解制度优化和区域法治一体化贡献湾区智慧和深圳实践。
文/羊城晚报记者 党学为
图/受访者提供
深圳市福田区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理事长朱虹: 以商事调解赋能大湾区营商环境
来源:羊城晚报 2025年11月25日 版次:A04栏目: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 先进典型作者:党学为
朱虹 |
近期,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00个集体和100名个人给予通报表扬,深圳市福田区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理事长朱虹位列个人表彰名单中。
作为专家调解员与调解中心负责人,朱虹主办多起典型商事纠纷案件,并牵头引入港澳调解员76名、国际调解员18名,集聚了一支多元化、专业化的国际商事调解人才队伍。调解中心立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其他境内外商事主体提供跨境商事争议解决方案以及综合性的法律服务。据悉,截至2025年10月,调解中心累计受理案件32618件,涉案金额累计达289.53亿元,促成调解金额约41.33亿元。
高效调解优化营商环境
“商事调解帮助企业高效化解纠纷,避免在诉讼程序中投入过多成本和精力”,朱虹深信调解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她介绍,在一起国际案例中,某浙江企业未如期收到以色列合作伙伴的交易货款,考虑到跨境商事纠纷中的法律与文化差异,朱虹组织并推动采用“双调解”模式,聘请一名以色列当地律师参与调解。最终,当地调解员在调查本国公司经营情况、协助沟通上效果明显,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规避了涉外诉讼在取证、开庭和执行等环节的多重困难。
朱虹解释,当企业不必在法庭上旷日持久地消耗,省下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才能转化为生产线上的新订单、研发中的新投入。长远来看,双方不至于立刻进入诉讼中的对抗性状态,合作得以延续,甚至催生新的交易。在她看来,这便是商事调解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表现,帮助企业重振生产经营,修复合作链条,以企业个体的健康运转构成优良的整体环境。
全链条服务护航企业
“我们的工作并不局限于调解,更注重全链条的法律服务。”朱虹介绍道,中心通过面向企业与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法律服务,将纠纷化解的关口前移,从事后调解延伸到事前预防,也在加强市场主体的合规意识,从源头上防范营商风险。
调解中心受托运营“深圳市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参与建设贯通调解、仲裁及诉讼的“一站式”解纷流程,今年上半年还将服务网络铺向福田区10个街道及商会,派驻律师为50家企业提供上门服务,接待超过510次公益法律服务咨询,并组织了6场调解研讨会与企业合规宣传讲座等活动。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服务驿站(河套)”法律服务分站,这里也为入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创新创业人才持续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不仅如此,从广交会到高交会等重大展会,调解中心的身影也活跃其中,通过常态化驻场服务,构建起“预防+疏导+调处”全链条、全周期的纠纷化解机制。
自中心成立以来,朱虹与调解中心还不断推进深港两地商事调解体系交流合作与法律规则衔接。据悉,中心已与40余家港澳及海外法律机构在案件联办、活动共建、资质互认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
此次受到表彰,朱虹表示,“很幸福,很荣幸,也很自豪,这是对整个调解中心伙伴们共同努力的肯定。”朱虹期待继续带领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为推动商事调解制度优化和区域法治一体化贡献湾区智慧和深圳实践。
文/羊城晚报记者 党学为
图/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法律援助帮她拿到赔偿
下一篇:南通:数字法援,指尖上的法治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