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法援动态
房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发布典型案例
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首次以法律形式全面规范我国法律援助工作,标志着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房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深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困难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在法律援助法施行三周年之际,房山区法律援助中心聚焦群众在维权过程中较为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发布“李某某抚养费纠纷”等10个典型案例,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理性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法正式施行以来,房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139件,解答群众来访来电法律咨询95217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805余万元。
李某某抚养费纠纷法律援助案
一、案情简介
梅某某(女)与李某(男)二人原系夫妻关系,二人育有一子李某某(男),2016年梅某某与李某协议离婚,二人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婚生子李某某由母亲梅某某抚养,由父亲李某每月支付抚养费8000元直到李某某18周岁止。自2016年二人离婚后,梅某某一人抚养李某某,李某从未向李某某支付过抚养费,未尽抚养义务。2023年李某某就读高中,因学业、日常生活等产生较大开销,且因父亲角色的缺失导致产生消极心理,无奈之下李某某将李某起诉至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诉讼请求为要求李某向李某某支付抚养费,同时希望李某对李某某在物质上和心理上均进行照顾关注。
2023年10月,梅某某及其孩子李某某到北京市房山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2023年10月18日,北京市房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范艳丽律师办理本案,律师受理案件后及时联系受援人了解情况,经分析,受援人的主要证据为梅某某与李某之间签订的《离婚协议》,按照该《离婚协议》约定的每月8000元计算抚养费,自2016年二人离婚时间起算至起诉时止,李某需承担的抚养费总金额高达约70万余元。这显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本着最大程度维护当事人权利的原则,承办律师向受援人作出风险提示:《离婚协议》中关于抚养费的约定是双方真实自愿的意思表示,对被告具有法律效力,但法院在认定抚养费的金额时不仅考虑夫妻双方的约定,还要考虑原告的实际需要、一般消费水平、被告支付能力等等,最终承办律师建议先按照《离婚协议》的约定提起诉讼,后根据庭审过程、原被告实际情况等再考虑是否变更诉讼请求。于是2023年11月本案提起诉讼,诉讼请求确定为“判令被告每月支付原告抚养费8000元,自2016年6月至原告18周岁止。”
案件办理过程中,承办律师积极与被告沟通,通过被告近期银行流水等信息,了解到被告目前失业、没有收入来源、存款有限、生活困难,这意味着被告支付能力有限,即便原告高金额胜诉,后续执行也非常困难。基于这一现实问题,承办律师指出,保障李某某的合法权益是首要目标,但同时也应考虑到李某的实际困难,最好寻求一种合理可行的解决方式,既能满足李某某成长需求,又能在李某可承受范围内。经承办律师与受援人分析利弊,最终提出了分期支付抚养费的调解方案,并将抚养费金额从每月8000元降至每月2000元。经过承办律师与原被告之间多轮沟通,原被告双方解开心结,均接受了该调解方案。
2024年2月29日本案开庭,开庭中双方各自充分表达自己的现状和需求,庭上达成调解协议,调解约定“一、李某支付李某某2016年6月至2024年2月期间的抚养费共计6万元,于2025年3月1日前支付3万元,剩余3万元于2026年3月1日前支付;二、李某于2024年3月20日前支付李某某2024年3月的抚养费2000元及本案案件受理费650元,共计2650元;三、李某自2024年4月起于每月10日前支付李某某当月抚养费2000元直至李某某年满十八周岁止;四、双方就本案再无其他争议。”
二、案例分析
本案中,承办律师基于专业的法律分析和判断,准确把握案件关键事实和争议焦点,对案件进行风险评估,与双方当事人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了解双方各自的诉求和期望,提出了合理的诉讼请求和调解方案,并积极与承办法官沟通,提供专业法律意见,为法官审理案件提供参考。承办律师坚持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兼顾考虑对方当事人实际困难,促进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帮助双方理解对方的难处,最终促成本案达成调解,有效化解了双方矛盾。
家庭的稳固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父母离异的家庭来讲,如何充分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是法律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该案件系一位未成年孩子起诉父亲要求支付抚养费的案件,一家人对簿公堂,在承办法官及代理律师积极引导下,促成当事人之间达成调解,最终孩子的父亲意识到了自己对孩子的责任,承担起支付抚养费的义务。本案件将法律的力量与调解的温情相结合,既维护了孩子的利益,也缓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修复了家庭关系。该案例体现出法律对于保障儿童权益的坚定立场——即便在父母离婚后,法律依然要求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对子女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儿童的权利应当被家庭和社会所共同尊重和保护。对于儿童的维权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可以通过和谐、合理的方式来实现。该案例也为那些面临相同挑战的单亲家庭提供了启示和鼓励——当我们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儿童权益受到忽视时,法律会给予我们充分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