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南京39艘老旧营运船舶拆解全部完成;11月8日,扬州94艘老旧营运船舶中的最后一艘成品油船也拆解完毕……2025年下半年,在江苏的水运版图上,一场新旧交替的变革正走向圆满收官。自7月7日至今,全省近2000艘老旧船舶拆解已进入尾声,近8亿元补贴资金正逐渐精准落地。在这场绿色转型中,江苏交通执法部门以全流程、零距离的服务,让船东和企业感受到政策温度,也收获了转型底气,为全省水路运输运力结构绿色升级按下“加速键”。江苏拆解规模与资金投入均居全国前列,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工作中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执法服务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7月7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达2025年度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清单。江苏前期经过严格资料审核与筛选的近2000艘老旧船舶,在各地交通执法部门紧密安排下,陆续进入报废更新流程。
7月18日清晨,江阴夏港拆船厂,机械臂还在忙碌着拆解武家嘴2022船舶的船头结构。当天中午,南京市交通综合执法局五支队执法人员顶着烈日完成了该船的第二次监督拍照——此时距该船7月25日船龄满20年仅剩7天,若超期拆解,该船只能按照20-25年船龄申请补贴资金,补贴额度将减少30%。“政策刚启动,就催着我们开船来拆解;上午刚达标,中午就来拍照,执法人员比我们还急。”船东武老板感慨道。
这只是江苏交通执法部门全流程服务的一个缩影。为推动老旧船舶报废更新,江苏全省构建起“审核-调度-监管”闭环体系,落实“驻厂专员”制度,选派业务骨干驻点跟踪,将平均拆解周期压缩至3个工作日。
以武家嘴2022船舶为例,南京交通执法部门从去年排查时就盯上了这个“时间窗口”:2月申报补贴、7月8日审批通过后第一时间联系船东、10日船舶到厂后立即启动首次监督、18日中午完成二次拍照,全程衔接无缝。
“我们承诺拆解完成当天就注销证书,让船东少等一天,多一分保障。”南京市交通综合执法局五支队执法队员于涛说。最终,在7月23日,执法人员奔赴船厂拍摄了拆解验收的最后一张照片,并在当天为武家嘴2022完成了船舶产权注销。
真金白银+转型底气,让船企收获满满获得感
政策的温度,最终体现在船企的“钱袋子”和转型蓝图上。对武家嘴2022的船东而言,若能在7月25日前完成拆解,可避免30%的补贴损失,按政策测算,这意味着数十万元实实在在的收益。流程的简化更让企业省心。“以前办手续要跑多个部门,现在执法人员全程帮我们对接,申报、审核、补贴发放一路绿灯。”武老板说。
江苏锡惠海运有限公司“华龙油1”轮的拆解,则为企业注入转型动力。20岁高龄的“华龙油1”轮于2004年1月投运,已经21岁“高龄”,因为日常维护成本较大且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已经闲置了近一年。因为是海船,“华龙油1”需要近在广东江门拆解,但江苏交通执法人员“拆解在哪、监管到哪”,合规监管不打折。
“正是因为有了拆解补贴政策,才触动我们再来新造一艘船舶。”企业负责人马先生算起明细账:废钢残值约500万,国家补贴800多万,两笔钱加起来,新船建造的启动资金就有了。他计划再打造一艘12000吨的新船,新船建造时,国家还有其他的补贴,“这相当于造新船直接省了近三成投入”。
从“旧船退役”到“新船启航”,江苏绘制绿色航道新图景
老旧船舶的有序退出,为江苏水运绿色转型腾出空间。武家嘴2022船舶拆解后,减少的不仅是一艘高耗能旧船,更释放出优质的运输指标;“华龙油1”号的退役,则将换来一艘更环保、更安全的12000吨新船。从江苏本土到跨省拆解点,执法部门的服务与政策红利正共同推动水运行业“新陈代谢”。
旧船平稳退出,新船蓄势待发。在江苏,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工作正从一项政策任务,转化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让船企在转型中轻装上阵,在绿色航道上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通讯员 苏交执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