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公认的GPU巨头英伟达公司,如今在中国市场遭遇到重挫。援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2月9号晚间发布的消息,因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以及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20〕第16号的相关规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英伟达公司进行立案调查。英伟达方面对此回应是“很乐意回答监管机构对我们业务的任何问题”,虽然英伟达试图表现得云淡风轻,但股市的反应却极为剧烈。
消息发布的当晚,美股英伟达应声下跌,收盘时跌幅已达3%,一夜蒸发掉6400亿人民币的市值。受冲击的不光是英伟达,台积电、阿斯麦、英特尔、AMD、ARM等知名半导体公司均以下跌收盘。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A股市场半导体股票的集体“狂飙”,相关产业链企业纷纷上涨。作为继高通、英特尔之后,第三个被我国公开点名的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这次被立案调查,完全可以用“咎由自取”来形容。
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消息中可以看出,英伟达这一次触犯了两项法律。早在2019年,英伟达宣布收购美股上市公司迈络思时,触发了国际反垄断审查机制,我国在审查这起收购案时,向英伟达提出了5个条件,其中两条就是向中国市场出售GPU加速器和高速网络互联设备时,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搭售或者附加任何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依照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向中国市场供应英伟达GPU加速器。
然而现实的发展是,英伟达在取得我国批准后的第二年,就宣布对中国市场停止供应高端GPU,并试图拿所谓的“阉割版”GPU作为替代产品,直接违背了英伟达当初对我国作出的承诺。因此,我国对其立案调查是依法依规、有理有据,与美国那种动辄就用“国家安全”作为借口的恶意打压截然不同。值得一提的是,依照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倘若对英伟达的调查坐实,最高可对其处以20.6亿美元至50.15亿美元的罚款。
不过,相比起针对英伟达的调查,以及对方有可能面临的后果,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为何要对英伟达下重手”。首先,拜登政府在剩余的这段时间里,开始在对华科技制裁上疯狂加码,而英伟达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具有基本的商业信誉,那么英伟达的GPU产品对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而言,就会从“助力”变成“威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隐患。
其次,我国之所以敢对英伟达这样的行业巨头出手,就是因为我们的国产软硬件已经摆脱了“软骨病”,不再需要顾忌这些外国芯片巨头提供的产品,真正有了自主的底气和信心。实事求是的讲,虽然我们部分领域的国产芯片以及软件系统,在性能指标上和这些老牌巨头们存在着差距,但足以支撑起我国当下的产业发展。
更重要的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摸索出一条和美国“单卡算力+通用模型”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开始追求“超节点+集群”的矩阵算力,配合专用模型来推动产业智能化,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行将就木的拜登,还是即将到来的特朗普,今后都休想靠一纸禁令切断中国科技的上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