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随着《盗墓笔记》影视剧的播出,盗墓题材一时风头正盛,成为文学界争相模仿的方向。原本对“盗墓”一次非常陌生的国人,嘴上也能像模像样的嘴上念两句盗墓用的语句。其实“盗墓”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但是盗墓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摸金校尉”。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曹操为了壮大势力,招兵买马,但是苦于没有钱财支撑,所以曹操想出发“死人财”。
因为古代贵族下葬,都有相应的的陪葬品,陪葬品的珍贵程度一般与墓主人生前地位有关,所以贵族的陪葬品绝大多数是非常丰厚的陪葬品。曹操成立一支军队,称为摸金校尉,却是实打实的挂羊头卖狗肉,表面是军队,实际上是专门去盗古代贵族的墓。那么古人针对这些盗墓贼。又有哪些措施去应对呢?本文针对不同时代,简单探析古人如何防止墓穴被盗。
一、夏商周时期对于防盗墓有什么方法?
曹操是第一个成立专门盗墓组织的人,但是第一个盗墓的人并不是曹操。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盗墓出现在商朝,商朝之前,货币还没有出现,人类交易物品一般是以物易物。因为这个时期没有货币的概念,所以陪葬品中一般都是墓主人生前所使用之物,很少如同后世一样有大量奇珍异宝作为陪葬品。这么一来,这个时期几乎没有什么盗墓贼,所以人们对于墓穴的防盗还没形成意识。
历史上记载最早的盗墓事件发生在三千六百年前,商朝第一任君王商汤。因为这个时期没有货币,所以商汤的陵墓没有做太多的防盗措施,因为商汤是取夏而代之,所以夏朝遗民对商汤有极大的仇视。而夏朝遗民在商汤生前没有办法报复,只能在其死后破坏其墓穴以泄恨。
直到商朝开始,货币逐渐出现,也就是古代资本家的萌芽,资本家的出现也就意味着穷人出现。同时,资本意味着奢侈,贵族死后以大量钱财陪葬,以彰显墓主人生前地位。而穷人为了生活,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获得钱财,因为这样的矛盾关系,盗墓这个行业开始渐渐出现,所以贵族墓穴的防盗措施也开始兴起。
不过比起秦汉之后,这个时期盗墓并没有兴起,因为周礼对人们的限制,除非到了走投无路,一般不会去盗墓。商周两朝,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制度,所以墓穴集中在一个地区,称为陵区。陵区内的墓穴,大部分墓穴通道是被打通的,这在后世绝不可能,因为这就意味着只要找到一个墓穴就能找到其他。但是各墓室之间是没有连通的,所以在防盗方面,这个时期还没有很成熟的意识。
二、秦汉时期如何防盗墓?
秦汉时期,因为春秋时期周朝礼崩乐坏,人们存在心中的道德观点渐渐破碎,盗墓不再是为人不耻之事。尤其是刘邦战胜项羽夺天下之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观点开始出现,从夏朝开始持续了两千多年的血统观点开始淡化。如此一来,原本在人们眼中被视为大忌的盗墓就不再那么让人害怕。盗墓的兴起也正是从汉朝开始,所以秦汉朝贵族为了保证死后的安稳,开始研究防盗墓的方法。
秦汉时期最牵动人心的墓穴非秦始皇墓穴莫属,从古至今,很多皇帝的墓都被人盗过,而正真秦始皇墓穴到今天我没被发现。人们只能通过已经发掘到的秦始皇陵推测秦始皇对墓穴的保护。
首先为了保证墓穴地址的绝对隐秘,历史记载秦始皇将所有参与修建皇陵的工匠都殉葬皇陵之中,这么一来就没有人能得知皇陵的地址。
其次在皇陵中灌溉大量的水银,现在科学科学研究表明,在室内水银以液态形式存在,极容易挥发,人在吸入高浓度水银蒸汽之后便会中毒而死。所以即便后世有人寻到秦始皇陵,如果没有现代科学理论防护,进去墓穴之后不久便会身死。
而且秦朝墨家兴起,大量机关术出现,秦始皇以墨家机关术设计的暗器用来防护陵墓。所以,古代盗墓者且不说很难寻到皇陵,即便寻到也是死。之后的汉朝,虽然没有与秦始皇一样以大量水银灌溉墓穴,但是机关保护一直在汉朝盛行,贵族墓穴中一般都会加入大量机关,防止墓穴被盗。
三、封建王朝最后五代—唐宋元明清如何防盗墓?
上述提到,曹操是第一个把盗墓变成职业的人,所以东汉之后,盗墓从见不得光变成了一个兴起的职业。尤其是唐宋之间,甚至出现了盗墓世家,自称是东汉摸金校尉后人,一直延续。所以这个时期的盗墓贼极其猖獗,这样一来为了保护墓穴不被盗,唐宋以及其后的王朝,在墓穴防盗上做了很多措施。李世民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开启贞观之治的皇帝,他的墓穴昭陵自然被不少人觊觎。
在盗墓贼眼中,昭陵简直是毕生梦想,到事实上是一千多年,昭陵一直完好无损。那么昭陵是如何防盗的呢?昭陵以铁水灌溉入口,首先将入口封死,其次设置虚墓,也就是假墓,以空墓穴混淆盗墓贼。然后是盗墓技术中最为高超的一种,以流沙灌顶,盗墓贼进去空墓穴或者主墓穴之后,便会被流沙掩埋,无法逃脱。
所以总得来说,古代防盗墓措施中几种比较使用的有几种:一是放置毒物,二是设置机关,三是以水银灌溉,四是在墓穴地址上做文章。总之中国古代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里,催生了无数工匠,也就有了无数防盗墓与盗墓的技术,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防盗技术都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