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到美国也没用!巴西前总统之子遭刑事起诉,打破美国庇护神话
创始人
2025-11-27 11:28:13
0

编辑|锐观经纬

许多人一直认为,美国是所谓的避罪天堂,只要踏上这片土地,就可以利用地理优势躲避本国司法追责。然而,巴西前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的儿子、联邦众议员爱德华多·博索纳罗的经历,却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这位携家人滞留美国近八个月、长期缺席巴西议会事务的政治人物,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跨国司法的追责。这起牵动巴西社会的跨国案件,到底有怎样的来龙去脉?爱德华多为何选择长时间滞留美国,巴西司法又是如何突破地理限制,实现越洋追责的?

爱德华多本身身份就颇具争议,作为前总统之子,他深度参与父亲的政治事务。这次涉案事件,是2023年巴西政治风波的延续。当年总统大选后,博索纳罗败选,其部分支持者于1月冲击国会、总统府及联邦最高法院,造成严重破坏。随后,巴西司法对这些事件展开全面调查。博索纳罗本人在2025年9月被裁定政变罪名成立,判处27年零3个月有期徒刑,并于11月7日最高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爱德华多则被指控在司法程序中存在胁迫行为,还涉嫌游说美国政府对巴西司法部门及官员施加制裁,以干涉司法进程,意图帮助其父脱罪。

调查显示,在父亲政变案调查关键阶段,爱德华多多次与美国特朗普政府接触,试图通过征收巴西出口关税、暂停巴西官员赴美签证等措施,向美方施压,影响巴西司法判断。这种借助外国力量干预本国司法的行为,不仅触犯巴西法律,也引发公众对政治特权干预司法的强烈不满。意识到自身风险,爱德华多早在2025年3月就以申请120天休假为由,携家人移居美国,这一时间恰好与博索纳罗政变案调查的关键阶段重叠。休假结束后,他并未返回巴西,而是继续滞留美国,此后再未出席议会会议。作为联邦众议员,长期无故缺席已违反议会规定,但他显然将规避司法追责置于首位。

不少人认为,移居美国可以利用两国司法协作的复杂流程来拖延甚至逃避责任,这也是涉案人员选择跑到美国的原因。然而,巴西司法机构的行动打破了这种侥幸心理。2025年9月,巴西总检察长办公室在联邦警察完成全面调查后,正式对爱德华多提起刑事诉讼,指控其涉嫌胁迫司法罪及企图通过限制宪法权力机关职权破坏民主法治。调查还发现,他在滞留美国期间仍通过多种渠道与巴西境内人员联系,试图影响案件进展,这些行为都被纳入证据链。11月14日,巴西联邦最高法院第一审判庭启动虚拟全体会议审理此案。

当日,法官们经过讨论,多数意见认为应将爱德华多列为被告。案件报告员明确指出,已有充分证据显示其参与相关斡旋活动,构成刑事指控。11月15日,卡门·卢西亚法官投下关键一票,与弗拉维奥·迪诺、克里斯蒂亚诺·扎宁形成共识,四位法官一致通过指控,刑事诉讼程序正式启动。值得注意的是,审判庭原本应有五位法官,但因路易斯·福克斯调任第二审判庭,现仅剩四位法官审理,此细节并未影响案件推进,空缺席位将由总统提名填补。

根据巴西司法程序,爱德华多享有完整辩护权利,包括传唤证人、提交无罪证据、申请专项调查等。但截至目前,他未自行聘请律师,辩护工作由巴西联邦公共辩护律师办公室负责,相关部门已依法通知其涉案情况,但他一直未回应自行委托辩护事宜。2025年10月底,辩护方已向法院提交申请,请求驳回此案,理由是爱德华多并非制裁措施的主导者,其行为属于议员权利行使。然而,从目前司法进程来看,这一主张面临不小挑战。一方面,联邦警察提供的证据包括其与美方接触记录和游说沟通痕迹,已得到最高法院初步认可;另一方面,巴西社会对司法独立呼声高涨,博索纳罗政变案定罪已显示司法维护民主制度的决心,爱德华多触碰司法独立红线,其申请被驳回可能性很高。

此外,案件仍存在一定变数。尽管四位法官已同意受理起诉书,案件分析将持续至11月25日,期间相关方可申请调整投票、复审或请求全体法官审理。但从司法程序的严谨性来看,初步裁决已基于充分证据,出现根本性反转的可能性不大。此案的最大意义在于打破了美国是避罪天堂的迷思。长期以来,许多涉案人员将美国视作逃避制裁的最后堡垒,认为地理距离可以成为避责屏障。爱德华多的经历证明,随着全球化时代司法协作深化和各国对司法公正的坚持,任何试图借助外部力量规避责任的行为,最终都将徒劳无功。巴西司法机构的行动也彰显了其维护司法独立和民主制度的决心。

无论是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定罪,还是对爱德华多的跨国追责,最高法院都坚持以证据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受政治因素或外部压力干扰。这种对司法公正的坚守,赢得了巴西社会广泛支持。对于爱德华多来说,无论案件最终结果如何,这场跨国追责已让他付出沉重代价。长期缺席议会事务使其政治生涯受挫,刑事起诉的阴影将伴随其生活。如果最终罪名成立,他不仅面临牢狱之灾,还将失去议员资格,彻底告别政治舞台。 这一案件也向所有掌权者敲响警钟:权力并非特权,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试图借助亲属关系、政治地位或外国庇护逃避责任,最终都将自食恶果。随着11月25日案件分析截止日期临近,爱德华多的最终命运即将揭晓。无论结果如何,此案已成为跨国司法追责的典型案例,清楚地告诉人们:在法治面前,没有特权,也没有避罪天堂,只要触犯法律,无论逃到哪里,最终都将被绳之以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躲到美国也没用!巴西前总统之子... 编辑|锐观经纬 许多人一直认为,美国是所谓的避罪天堂,只要踏上这片土地,就可以利用地理优势躲避本...
独家|华为Mate80首批备货... 界面新闻记者 | 李家琦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方远 11月25日,华为在线上举行全场景新品发布会...
原创 悔... 当地时间11月下旬,南非G20峰会刚落幕,韩国总统李在明就急匆匆登上前往土耳其的专机,不过飞机上的记...
男子在武汉一酒店身亡,好友送药... 11月20日下午3点,湖北武汉51岁的老胡被发现在雅斯特酒店房间死亡。据封面新闻消息,11月24日,...
“中国版英伟达”,中签号公布! 25日晚间,被市场视为“中国版英伟达”的摩尔线程,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下初步配售结果...
华与华创始人华杉称西贝“被人算... 红星资本局11月26日消息,日前,“西贝员工回应涨薪500元”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西贝品牌顾问...
原创 日... 近期,国际局势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动向。美日首脑之间的通话,特别是特朗普对高市早苗的突然联系,无疑投射出...
厦门渊亭信息科技取得恶意诉讼智...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厦门渊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恶意诉讼智能监督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
李在明评高市言论:引起相当大争... 【文/观察者网 齐倩】 近日,东北亚局势骤紧。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挑起中日外交争端,中方予以强力反制。...
原创 特...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日美之间的亲密合作无疑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