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三方面来看,清朝禁婚制度的改变
创始人
2024-10-13 13:23:38
0

清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其对于各个制度的继承,既有前朝的遗风,又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征是其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所特有的。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清朝对于其所谓的“中原文化”即心驰神往,又处处保持着警惕。该种特点必然又会体现在清朝对于禁婚制度的态度上。

一方面,清朝的统治者明确的意识到汉族文化是先进的,满族要想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必须要积极的吸收汉族的文化,对既有的满族文化进行改造。

另一方面,满族的统治者又想竭力地保护自己的特点。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满族以前朝的兴亡衰败为借鉴,

对于禁婚制度的建设更加的全面细致和得心应手,其中充满着满洲贵族的思考。

清朝禁婚制度的民族性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满族的历史较为悠久,根据已有的考古资料进行分析,满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那时的满族人被称为“肃慎”,由于对“肃慎”的史料较为匮乏,其是否处于母系社会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明确知道的是相比于当时的中原文化,“肃慎”所处的社会阶段仍属于落后的原始社会。

《后汉书》记载:“挹娄,古肃慎之国也……法俗最无纲纪者也。”根据该记载可知,在商周时期,“肃慎”只不过是当时中原文化眼中的蛮夷之族。其族群在洞穴居住,生活方式极度落后。

多以兽皮作为衣服。人口数量不多,但是都很骁勇善战,擅长骑马射箭,成员之间只以习惯来相互约束,族群之间并没有统治者,没有建立国家,

因此也没有国家法律的约束。这是当时的中原统治者对于满族社会的评价。

那时的满族社会,对于婚姻并无忌讳。女性由于承担着抚养后代的义务,因此在族群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时的女性相比于男性来说,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婚姻制度也为群婚制,每个人生下来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群婚制是人类社会最原始的一种婚姻制度,即在一定的群体之内,多名女子与多名男子互为夫妻的一种婚姻模式。

在当时我国中原地区已经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情况下,满族的祖先依然在实行群婚制,由此可见满族当时的发展仍旧处于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非常的落后。

当时的满族人,并没有人伦纲常,更没有法律制度,人们对于行为的规范仅仅来自于部落或者族群的酋长,在现代的视角看来,该酋长相当于国家的统治者,担负着统治该族群的任务。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的“肃慎”人处于该种发展阶段和历史进程中,其对于婚姻的态度也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体系。男女之间互为夫妻,也就无所谓的婚姻制度,更无所谓婚姻的禁止制度。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较早出现的婚姻禁止制度是同姓不婚。在当时的满族社会,并没有意识到同姓结婚对于后代的危害。

而当时的汉民族对于同姓不婚主要基于为了后代的健康,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同姓为婚有可能生育出不健康的后代,而在当时的封建制度中,后代承担着传承香火,继承父辈资产和地位的任务,后代的不健康必然会影响到家族香火的繁衍和权势地位的继承,因此出于该种考虑,当时的统治者利用法律禁止了同姓为婚。

禁止同姓为婚的第二种考虑是为了家族势力的兴旺。首先抛开同姓为婚对于后代的影响,如果允许同姓为婚,就会导致同姓之中异性互相结为夫妻。

这样的现象对于壮大家族势力并不是一件好事。

这样家族的势力就会永远局限于该种血缘关系之中,无法向外拓展。

如此就会致使亲者更亲,疏者更远。而与其他的氏族进行联姻正是壮大家族势力的良机。制止同姓为婚的第三种思量为禁阻止人伦之间的糜乱。在人们的眼中看来,具有血缘亲属关系的男女结合是对于伦理道德的践踏,如果允许同姓为婚,就会导致淫乱之风盛行。

在当时的满族人中,没有亲属血缘关系的概念,当时的人们认为处于同一氏族之中的人即为自己人,即相当于之后的血缘亲属。

由于处在原始的母系社会,由同一母亲所生的后代在关系上也并没有比处在同一氏族的其他成员之间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满族发展到女真人时代,已进入到了父系社会。

女性比拟于以前,地位大大降低。满族的男性开始主导家庭和婚姻,女性则渐渐地沦为男性的附庸乃至生养后代的工具。

满族的婚姻制度也从原始的群婚制度转变为了满族所特有的一夫多妻制度,该制度不同于汉族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但是对于多妻中妻子的地位划分却有着相同之处。此时的女真人,婚姻缔结的范围不断地扩大,从当时的氏族内成婚,发展到了与氏族外成婚,形成了两者并存的局面。

此时,婚姻制度慢慢的构建和成熟。多种婚姻体式并存,比如收继婚、掠夺婚、表亲婚为基本形式。

虽然存在着多种的婚姻形式,但是对于禁婚的体现大多数在于民族之间的限制,同时吸收汉文化中的同姓不婚的传统。

其中对于的收继婚制度,一直到了皇太极时期才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禁止。

在明朝之前,满族和汉族的交往逐步增多。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又建立了包括汉族在内的八旗制度,该制度又进一步推动了满汉两个民族关系的发展。

但是在清朝入关之前的满族十分注重保留自己民族的特性,严禁满族与汉族通婚。满洲、蒙古之男女类皆相配偶,间或娶汉族之女为妇,若以女嫁汉族者,则绝无仅有。

以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男女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归因于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阶段所限,婚姻制度也体现出强烈的不平等性。

夫妻之间的结婚不再仅仅体现着男女的结婚自由和双方的感情基础,而是政治制度在婚姻家庭方面的体现,结婚的意义被更多的赋予了政治和经济意义。

满汉禁止通婚的政策中,并非是绝对的禁止,满族出于壮大自身实力的要求,满汉禁止通婚是相对的。

在一般的情况下,满汉之间是不允许结婚的。导致这种政策的原因是满族出于对汉族的警惕,其为了保持满族的风俗,防止汉族的同化,禁止满汉之间的通婚。满族和蒙古之间男女则可以通婚,并无限制。

这种婚姻背后都是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在满族征服天下的过程中,其需要有力的助手,而蒙古族则是满族非常好的一种选择。

首先,蒙古族与满族地缘位置较为邻近。当时蒙古族的聚居地和满族的发祥地相互毗邻,而蒙古族中最强大的一部为科尔沁部,

该部当时活跃在内蒙古东部地区,与满族所生活的东北地区接壤。

因此满族和蒙古族的文化融合较为便利。其次,蒙古科尔沁部当时已经有很多汉民屯垦定居,虽然元朝被推翻之后失去了与汉族文化大范围交流的机会,但该地区却与汉族文化交流频繁,即使蒙古族文化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由于金朝覆灭之后,东北地区的满族人又退回到了原始社会时期。

因此蒙古族的文化相比于满族的东北地区也较为发达。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六七百年之前蒙古社会中已形成了一夫一妻制度,相比于满族已经进入了较文明的时代。

通过蒙古的婚姻制度,可以从侧面说明蒙古社会相比于满族社会的进步之处。因此满族可以借助与蒙古族的交流来增强自身的实力。

最后,满族的发祥地为东北地区,但是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其并不满足于偏居一隅。但是满族人口数量较少,自身实力有限,仅靠满族还不足以与当时的明朝抗衡,因此其迫切需要强大的盟友联合帮助满族夺取政权。

在清朝入关之后,满清的统治者意识到了要想加强对于全国的统治,必须要进行汉文化的学习,尤其在稳固了全国的政权之后,清朝的禁婚制度除了对于前朝继承外,还具有满族自身的特色。

其中之一的特色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满汉禁婚制度不断的松懈,尤其在实践中,满汉为婚的例子较之前大为增加。相比之下,满蒙为婚反而成为了实践中未加规定的禁止。该种变化也是出于稳固自身统治的需要,此时的清朝的禁婚制度将会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沿袭前朝旧律,改造满族陋习

清朝的禁婚既有前朝的影响,又有满族自身的文化特色。在清代的统治者踊跃的吸取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重视维持满族本身的民族性。该种特征形成了清朝禁婚制度的整体的价值取向。

总体来看,满族对于汉族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充满着矛盾,既有积极学习的一面,又有主动对抗的一面。

总体上来说,清朝对于明律禁婚制度的继承是较为全面的,这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清朝统治者的高明之处。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满族能够深刻的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

因此其不断地拉拢其他民族一起和自己对抗明朝。在夺取政权之后,又能够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积极地吸收借鉴汉族文化对满族进行相应的改造。

因此其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也会具体体现在禁婚制度上。收继婚制度是满族和蒙古族一种比较古老的婚姻制度。

在清朝入关之前,满族对于收继婚的存在并没有从法律上进行禁止。但是这样的婚姻制度是有违中国传统的纲常伦理的,是为传统的儒家伦理所不耻,会破坏封建社会的尊卑等级的要求。

因此在清朝入关之后,由于统治者对于汉族文化的学习,

皇太极在天聪五年第一次颁布了禁令,禁止满族婚姻制度中存在的收继婚。

皇太极对于汉族文化学习吸收的决心。收继婚是满族历史文化所长期形成的,是被满族贵族甚至平民所公认的一种婚姻继承方式。但是该种婚姻制度却被汉族所不耻,在汉族人眼里看来,该行为违背了人伦纲常,是封建伦理道德所不容的。

因此皇太极在继位之后,就积极地学习吸收前朝的旧律。对于前朝旧律的学习和借鉴过程实际上也是对于汉族文化即封建的传统伦理道德的学习和借鉴的过程。

勇于对满族的文化陋习进行改造,与其说是学习汉族文化的决心,不如说是为了维护统治的迫切需要。

总之,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满清的统治者对于汉族文化的积极吸收和学习为其稳固统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清朝稳坐二百多年的江山。

维护封建统治,因时因地制宜

禁婚制度的因时因地制宜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婚姻年龄的变化。在满族的社会,大多数人成婚很早。

不单布衣百姓如此,皇室贵族也如此。满人唯结婚多在十岁内,不然则以为晚。满族人口较少,在其入关时人口数量不过 60 万而已。

满族在女真时期即确立了政权,在努尔哈赤期间更是征服了女真各部。因此连年的征战造成了满族青壮年大多数战死沙场,人口的繁衍成为了清朝统治者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实行早婚政策,正有利于满族人口的增长,而且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兵源。在皇太极继位之后,政局相对稳定,满族的征战较少,其主要的敌人主要是明朝政府,因此提倡优生优育成为了当时统治者的重点。

同时,经过多年的早婚,皇太极也看到了早婚对于女性的负面影响。无法保证女性身体的健康,则也会无法保证所生后代的健康。

因此皇太极于天聪九年下令:“凡女子十二岁以上者方许嫁,未及十二岁而嫁者,罪之。”

根据以上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清朝的统治者对于婚姻年龄的禁止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性。在战乱年代,对于人口的迫切需要造成了满族早婚现象,而在相对稳定的时期,人们开始逐步的意识到早婚对于女性身心的危害,因此开始通过法律来规定禁止早婚的现象。

对婚姻年龄的禁止,也仅针对于女性,而不划定异性的禁婚年纪。在婚姻实践中,

由于禁止早婚制度的存在,大多数男性都会娶比自己大的女性。

目的其一是为了规避禁止制度的影响。目的其二是生育男孩。在当时的满族人的观念中,如果男性娶比自己大的女性为妻,会更容易生育男孩为后代。

因此在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大多数男孩都会迎娶比自己大的女孩。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躲到美国也没用!巴西前总统之子... 编辑|锐观经纬 许多人一直认为,美国是所谓的避罪天堂,只要踏上这片土地,就可以利用地理优势躲避本...
独家|华为Mate80首批备货... 界面新闻记者 | 李家琦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方远 11月25日,华为在线上举行全场景新品发布会...
原创 悔... 当地时间11月下旬,南非G20峰会刚落幕,韩国总统李在明就急匆匆登上前往土耳其的专机,不过飞机上的记...
男子在武汉一酒店身亡,好友送药... 11月20日下午3点,湖北武汉51岁的老胡被发现在雅斯特酒店房间死亡。据封面新闻消息,11月24日,...
“中国版英伟达”,中签号公布! 25日晚间,被市场视为“中国版英伟达”的摩尔线程,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下初步配售结果...
华与华创始人华杉称西贝“被人算... 红星资本局11月26日消息,日前,“西贝员工回应涨薪500元”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西贝品牌顾问...
原创 日... 近期,国际局势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动向。美日首脑之间的通话,特别是特朗普对高市早苗的突然联系,无疑投射出...
厦门渊亭信息科技取得恶意诉讼智...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厦门渊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恶意诉讼智能监督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
李在明评高市言论:引起相当大争... 【文/观察者网 齐倩】 近日,东北亚局势骤紧。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挑起中日外交争端,中方予以强力反制。...
原创 特...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日美之间的亲密合作无疑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