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本土的配给制度,及那里平民生活是怎样的?
创始人
2024-01-03 21:27:57
0

原标题:二战时期,日本本土的配给制度,及那里平民生活是怎样的?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一度受益匪浅。凭借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粮食,加上台湾的蔗糖跟稻米,日本国内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于1938 年之时达到了高峰。不过随着侵华战争已经陷入难以速决的泥潭,军费开支恶性膨胀。且国际上因为日军残酷的暴行跟无限的野心而对其日益孤立,也引起了太平洋地区的英美的警觉和制裁。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于柏林签署《三国同盟条约》,这也为日本开启了孤注一掷自杀式太平洋战争的灾难之门。侵略成性的日本跟远在欧洲的新兴扩张集团德意结盟,做着能够瓜分世界的美梦。但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德意跟日本在难以在军事方面互相支援策应,只能各自为战。利令智昏地加入轴心国,令日本置身为太平洋地区英美眼中的潜在对手。

日本之所以敢发动侵华战争,仰仗的是其雄霸亚洲的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强大的国防工业。1937年前后,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防工业跟日本相比,处于绝对劣势:经济实力方面,中国的钢产量为4万吨,而日本是580万吨;中国石油年产量为1.31万吨,日本为169万吨;中国铜年产量为0.07万吨,日本为8.7万吨。军工生产方面,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余辆,40余万吨造船能力,5万吨造舰能力。而中国仅仅只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在七七事变爆发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了283亿美元,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不过这样的数字跟美国比起来则是不值一提的,日美军事潜力之比,钢铁为20:1,石油超过100:1,煤10:1,飞机5:1,海运2:1,劳动力5:1,总比例为10:1。实力如此悬殊,纵有“大和魂”也绝不可能取胜。按照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的说法,“对付日本唯一的办法,就是什么也不给它”。随着英美日益严厉的经济制裁,日本的战争经济与国民生活日益步履维艰起来。

于是,物资配给制度被提上日本国民经济的议事日程。1940年7月1日,日本开始对糖、火柴还有其他商品实施配给。东条英机上台后宣布,自1941年开始,日本要实行粮食配给,大米实行配给制,成人每天的口粮是330克,各家以购粮本在指定的米店购米,还颁发了白米禁止令,要求糙米跟精米混吃。

日本偷袭珍珠港大胜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日本人民看来,经历了短暂的喜悦后,战争带给他们的是资源短缺、食物配给制、通货膨胀、黑市泛滥以及超长时间的劳作。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日本人民遭受的痛苦甚至要超过其他发动战争的民族。他们如同机器人一般做着乏味的工作,忍受着折磨。但是,他们所做的一切,不管是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都是为了让这场侵略战争继续下去罢了。

战争带给1400万日本农民的不但是丧失亲人的悲痛,还有生活负担的加重。战争时期,日本农村平均每个家庭拥有100公亩土地,但大多数农民根本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们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地主不断催我们,‘交租!交租!’”一位农民抱怨道,“他们轻易地拿走了我们辛苦流汗种来的大米。”农民必须通过更辛劳和长时间的劳作才能达到战前他们粮食和蔬菜的收成。

在1943年前,为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日本政府不断增加大米、小麦、大麦和土豆的生产配额,这自然给农民带去了更大的压力。且那些生产配额并不会根据虫害、气候灾害、肥料的短缺等原因导致歉收而有所变化。一旦产量降低了,农民们只能绝望地将自己全部的收成交给政府才能够满足生产配额。但到战争后期,这种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许多农民私底下用自己的粮食跟城市居民直接交换贵重的物品,有些人甚至在收成好的时候发了一笔小财。

战时的物资匮乏也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进口被封锁,日本本土唯一能用于生产的布料仅限于一种叫做“豆腐”的易碎织物,这种“豆腐”布料是用木浆和树皮混合着粉碎的废旧棉布制作的。日本的纺织业曾居世界第三位,从澳大利亚进口羊毛,从印度、美国、埃及和巴西进口棉花,但在盟军切断其海上运输线后,因为原料的短缺,日本只能生产人造布。

起初纺织工厂曾用从被日军占领的中国运来的棉花作为替代原料,但中国的棉花纤维较短,在专为印度和美国长纤维棉花设计的机器上难以应用。最终,日本政府销毁了800万个纺锤和25万架织布机,然后命令其余的工厂不断增加“豆腐”布的生产份额,并利用破布、桑树皮和山羊毛来代替对绵羊毛的需求。由于纺织品的极度匮乏,加之橡胶都供应给了军队,木屐重新成为日本最流行的鞋,甚至被政府称为“爱国鞋”。日本国民只有在极其重要的场合才穿上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旧鞋子。

而为了满足武器生产对金属原料的大量需求,日本国内实施了严格的物资回收制度。各个城市纷纷拆除金属装饰材料,东京的金属路灯支架、铁轨、金属交通指示牌,还有建筑上的各种标志牌都被拆卸下来,就连靖国神社的铜制大门也被放倒,运到军工厂作为生产子弹的原料。日本神道教的神社献出了铜制神龛;佛教寺庙贡献出大钟和铜锣等。

1944年,在东南亚和中国东北的往日本本土的石油粮食大动脉被美国切断后,因为燃料跟食品的枯竭,日本人一再紧缩消费。1944年的民用汽油消耗量降至二十五万七千桶——仅为1940年消耗量的4 %。那些被认为是必须使用汽油来行驶的车辆改装成使用木炭或木柴。工业用油则从黄豆、花生、椰子和蓖麻中提炼。民间贮藏的土豆、糖和米酒——甚至零售店货架上的瓶装米酒——都被征用来提炼酒精,用作燃料。

在非常需要燃料的情况下,海军不顾一切,还发起了异想天开的挖掘松树根运动。在“两百个松树根能使飞机在空中飞行一小时”的口号指导下,日本本土各岛全民开始挖掘松树根。松树根经过十二小时加热后,生产出一种原油代用品。三万四千只锅子、蒸馏器和小型蒸馏装置组合在一起,旨在使每组日产三四加仑油料。松树根运动的有些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山上的所有树木和树苗都被拔得精光,大捆的树根和树株堆积在路边。到1945年6 月,松根油的产量达到了每月七万桶。但提炼方面的种种困难仍未解决。事实上,到战争结束时,从松根油中只提炼出千桶供飞机使用的汽油。

1945 年,日本的大米产量不过 660 万吨,前几年的年平均产量超过 1 千万吨,少了快一半,其他谷物产量也是大大下降。本来就不能自给,外来运输再一断,食物的缺乏显然是致命的。1945 年春,日本每天食物配给的标准是 1600 大卡,而且由于运输的破坏和分发系统的不完善,实际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换句话说大多数人天天得饿肚子。

副食品、调味品的供给量,跟昭和16年(1941年)度相比,肉类减为约20%;鱼类减为约30%,调味品减为50%以下。而且因为配给不规律、保存设备不足等原因,实际情况更坏。食油、砂糖等的供应几乎没有。

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量同昭和12年(1937年)相比,棉织品减为2%;毛织品减为1%,胶鞋减为10%;皮鞋减为零,肥皂减为4%,纸类减为8%。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的奇缺,势必加剧通货膨胀,引起黑市交易的泛滥,腐蚀着国民的道德观念和进行战争的决心。

为解决粮食危机,日本政府与营养专家号召人民采取新的反复仔细咀嚼食物的方法进食,以充分吸收营养。政府制定计划把橡子制成食物,“号召全体国民同心协力”,特别是小学生等收集了500万石橡子。

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日本以东京为首的119个城市几乎已经被夷为废墟了。当时除了火车站附近以外,整个城市都被夷为平地。1945年日本的钢产量为80万吨,相当于1941年的15%;煤产量是6330万吨,相当于1941年的21%;石油的库存量为494万桶,是1941年的10%。全国当时除了空气是可以自由供给的以外,完全实行了配给制度,每天每个日本人的粮食为290克,其中40%为豆类。

从1945年底开始到1946年,日本在海外的即在中国的、东南亚的溃败的军队,有360万人正在返回国内,随军家属也有350万人,而国内有400万人曾经从事军事工业生产,现在全部被停止了,他们被抛掷到社会上。日本本土当时尚有驻守的军队和警察250万人也被盟军解散,总加起来大约有1800万人立时变得无家可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生育补贴、教育补贴……福利体系... 每经记者:黄宗彦 每经编辑:陈俊杰 7月31日,“京东黑板报”宣布,对今年参加高考并被大学录取的一线...
美国贸易代表称关税政策将基本维... 据央视,当地时间8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对多国加征的新一轮关税“基本已定...
持丈夫执法证逼迫让路,奔驰女司... 近日,在广西防城港发生了一起因会车引发的纠纷。非公职人员侯某某驾驶黑色奔驰SUV时,与驾驶白色哈弗S...
原创 男... “家徒四壁”这词儿,你以为是夸张?杭州这位小哥可是结结实实体验了一把!花了4小时精细保洁的钱,本想下...
湖南耒阳发生故意伤害案,2人死... 来源:耒阳公安 湖南衡阳“耒阳公安”8月3日晚发布警情通报: 2025年8月3日18时许,我市蔡子池...
上海浦东警方侦破“猫池”接码案... “猫池”(GOIP)是一种可将传统电话信号转换为网络信号的通讯设备,支持多码通话、群发短信远程控制功...
政策东风频吹,保险加速为文旅消... 一张张覆盖旅途全程的安全防护网,正在各地加速铺开。近日,河北金融监管局发文表示,该局指导6家保险公司...
原创 印... 印度总理莫迪最近的南海举动无疑是一次颇具戏剧性的“出招”。当我们目光聚焦于印度海军近期与菲律宾举行联...
原创 月... 云南一位刚经历分娩的女性,本应在月子期得到悉心照料,却陷入了一场令人心寒的困境。据商丘网络电视台8月...
二度扳平!国安2-2津门虎,法... 直播吧08月03日讯 北京时间19:35,中超第19轮,北京国安对阵天津津门虎。 比赛第70分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