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覆盖旅途全程的安全防护网,正在各地加速铺开。近日,河北金融监管局发文表示,该局指导6家保险公司联合发布“畅游河北安心险”。不仅是河北,在河南、山东等地,保险业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培育消费需求,为文旅产业的稳健运行筑牢风险防线,为消费者的文旅体验增添安全保障。
保险让经营主体“轻装上阵”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宣传词已经脍炙人口,不仅玩得开心,河北游客也能玩得放心。近期,河北金融监管局指导6家保险公司联合发布“畅游河北安心险”。据介绍,“畅游河北安心险”采用“市场化运作+政府适度引导”模式,为河北省所有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夜间消费聚集区和旅游休闲街区精准提供8档保险保障,年保障额度累计最高1600万元,相同保障额度下保费最高优惠15%,理赔服务更加简洁迅速。同时,建立旅游企业风险预防机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
河北并非个例,近两年,多地政府部门联合当地保险业因地制宜探索文旅保险,为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7月8日,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表示,当地将开展规范化景区保险保障试点。选择嵩山少林景区、新密伏羲山、巩义竹林长寿山等管理规范、客流量大的4A级以上景区作为首批试点,探索“景点+保险+服务”融合模式。内容包括建立全链条风险保障机制、优化公共服务配套、实施政府补贴政策等。
据山西金融监管局披露的数据,截至2025年4月末,山西金融监管局共配合山西省文旅厅完成辖内6家财险机构旅游服务质量保证保险产品备案13款。2024年,辖内旅游服务质量保证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99.02万元,为全省1023家次旅行社提供风险保障约1.37亿元。
在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看来,文旅与保险的结合为旅游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前置解决了游客在旅途中的意外风险问题。其意义在于既保障了游客权益,也降低了景区运营风险,有助于提升各地旅游品牌形象和吸引力。
政策支持持续发力
文旅保险多点开花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同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强调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面向文化单位的保险业务,提供知识产权、影视作品、舞台艺术、文化遗产等领域保险产品和服务。
一些地方也因地制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保险为文旅产业赋能。如河南金融监管局等印发《关于做好金融支持扩大消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资源投入,支持本土文创和景区发展,同时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助力提升游客体验和景区运营效率。推动保险机构积极提供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产品,加大保险保障力度。
未来,保险领域该如何依托自身在风险管理以及资金运用方面的优势,不断为文旅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林先平表示,保险公司应该紧跟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开发出全面涵盖“食、住、行、游”等各个方面、各个场景潜在风险的综合性旅游保险产品,让消费者在投保时能享受到更高效、便捷的服务。此外,保险资金具备体量庞大、投资周期长的特性,这与文旅产业投资周期久、收益回报缓的特点高度契合,未来也可以引导保险资金精准投向优质文旅项目。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