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张松涛 通讯员 王庆红 宋琪琪 李彤阳
近年来,濮阳市人大常委会自觉扛起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政治责任,以人大方式深度嵌入“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创新实施一系列具有标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履职项目,为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人大力量、夯实法治根基、绽放制度光彩。
党建引领,法治支撑,把稳基层治理“定盘星”
濮阳市人大常委会以党建为魂、法治为基,为基层治理搭建“四梁八柱”。
——立法先行,让网格化管理“减负赋能”。市人大常委会擦亮濮阳“党建+全科网格化管理”工作品牌,在全省率先出台《濮阳市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从“减”“赋”两个维度发力:通过“多格合一”整合资源,建立“清单+准入”制度厘清职责,明确“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用法治为基层干部“减负”、为治理效能“提效”。“以前觉得代表履职是‘开开会、举举手’,现在看到他们天天在网格里跑,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我们打心底里认可。”10月9日,华龙区大庆路街道居民王大爷的感受,正是条例成效的生动体现。该条例获《人民日报》、全国人大网专题推介,成为全省基层治理立法“濮阳样板”。
——制度保障,为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关于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决定,将人大、“一府一委两院”等纳入践行“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的制度化轨道,从立法、执法、司法、监督多维度构建治理体系。“这个决定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解决了基层治理‘各自为战’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此举显著提升基层治理活力与软实力,为平安濮阳、幸福濮阳提供了坚实支撑。
——品牌赋能,让“枫桥经验”落地生根。深化拓展“履职链上党旗红”工作,推动135个代表联络站全部建立功能性党支部,嵌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以党建引领融贯人大履职常态。推广清丰县人大代表蔡娟“娟子工作室”调解模式,开展“枫桥式”代表联络站创建,累计调解纠纷1100余起。“作为人大代表和党员,调解纠纷是履职、更是责任。”10月30日,蔡娟的话道出核心。“枫桥经验”本土化濮阳实践得到省委书记刘宁的充分肯定。
多元共治,协同发力,织密基层治理“合力网”
濮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人大+”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凝聚“1+1>2”的治理合力。
——“人大+政府”,同向发力解民忧。市人大常委会定期召开“市长·代表公民面对面”座谈会、政情通报会和民生实事项目推进会。市政府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寻求人大支持,形成人大与政府同向发力、同题共答的叠加效应。针对汛期城区“看海”问题,市人大将积水点改造列入十大民生实事,推动政府投资6820万元完成10处易积水点改造,实现从“逢雨必淹”到“零积水”的转变。“现在下暴雨也不用蹚水出门,多亏人大和政府真抓实干。”10月30日,水景湾小区的居民李先生点赞道。
在危化品运输监管领域,濮阳市95家企业、3012辆车辆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立法过程中,市人大与市政府领导共同担任起草组长,在协同监管、智能防控等方面设定刚性条款。“以往立法是人大‘单打独斗’,这次政府主动参与,让法规更贴合实际。”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外,市政府坚持“三自觉两必须”,今年上半年代表列席常务会议24人次,参与视察、调研、座谈等197人次。
——“人大+法院”,联动调解化纠纷。市人大常委会完善代表联络机制,支持法院建立代表人才库,推动代表参与诉前调解等工作。针对农民工维权,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响应代表建议建立“总对总”机制,审结案件2621件,追回报酬274.73万元。“拖了20年的借贷纠纷,靠代表和法官联手终于解决,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市民张先生的感慨,印证了“代表提建议—法院建机制—群众得实惠”模式的成效。
——“人大+检察”,双向衔接护公益。建立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机制,今年以来推动20起建议转化为检察建议。针对市第一高级中学南门垃圾堆积问题,市人大启动机制后,市人民检察院当日制发建议书,推动有关部门一周内完成垃圾清运。“多亏人大和检察院这么给力,这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孩子们能在清爽安全的环境里进出,我们心里也踏实多了。”6月7日,该校教师张志国欣慰不已。该案例被《法治日报》《人民代表报》等媒体报道,赢得省级法检“两长”的一致肯定。
践行民主,品质民生,筑牢基层治理“压舱石”
濮阳市人大常委会围绕群众“急难愁盼”,以民主实践破解民生难题。
——老年助餐服务,暖胃更暖心。“饭菜香软合口味,代表还常来问意见,跟家里孩子一样贴心。”10月29日,在濮阳县清河头乡桃园村幸福院,83岁的韩见京老人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笑出满脸褶子。市人大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食’事”专项监督活动,出台《濮阳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在全市580个助餐点配备人大代表驻点监督员,打造老幼共托、志愿送餐等特色模式。同时,督促政府解决养老机构用电价格、补助兑现等45个问题。
——深化民生票决,群众说了算。全域深化民生实事票决制,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动新业态劳动者体检、“跨省通办”等实事落地。全面推行村级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的实践路径。今年年初,华龙区胜利办马呼屯村通过“群众提、代表定、两委办”,票选出10项民生实事并全部完成。“安置楼坡道改造后,老人小孩出行安全多了。”村民麻晓凯说。票决制与“四议两公开”互补,构建了村级决策闭环,让民主成为治理“源头活水”。
——开展专项行动,一线解难题。探索“四下基层”新实践,把更多会议、活动搬到基层一线、开到群众身边。9月1日,市人大在城乡规划展览馆举行“市长·代表公民面对面”座谈会,代表提出的交通、旧改等问题,由市长带领部门现场“接单”。“以前反映问题要层层报,现在面对面提,让代表有了为民发声的底气和勇气。”市人大代表李瑞典说。此外,“人大代表进格,群众幸福满格”活动将7700余名代表嵌入1.6万个网格,收集诉求4500余条,化解纠纷700余起,实现治理精准化、服务贴心化。
数智赋能,驭数前行,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
濮阳市人大常委会以数字化打破时空限制,提升履职与服务效率。
——“代表随手拍”,履职“随时办”。“濮阳微实事·代表随手拍”小程序上线5个月,接收建议146条,解决144个,办结率98.6%。“看到井盖破损,拍张照上传,几天就修好,太方便了。”一名市人大代表感慨,这一工具打破传统履职限制,实现“群众有呼声、代表有行动、政府有回应”。
——“濮阳数智人大”,整合“一盘棋”。“濮阳数智人大”APP运用大数据、AI技术,整合监督、履职、办公等子平台,链接代表与联络站二维码,打造24小时“不打烊”平台。“以前各平台‘各自为政’,现在数据互通、流程简化,效率提升不少。”10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此平台实现全市人大工作“从零散到一盘棋整合”的飞跃。
——“码上找代表”,民意“马上办”。全市99个联络站、7700余名代表实现电子赋码,二维码张贴于党群中心、公交站等场所,居民扫码即可反映问题,诉求实行全链条闭环管理。“小区路灯坏了,扫码反映后第二天就修好了,真是‘码上直达、马上办理’。”市民李女士的话,体现了数字化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成效。
上下联动,凝聚合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推动高效能社会治理中,处处都有人大行动、时时都有代表声音。全市三级人大协同联动,创新有为、实践生动,让人大工作更有力度,代表履职更有活力。
濮阳县人大高标准打造6个“点站融合示范点”,广泛开展“广场夜话”“拉呱石桌”等活动,引导代表和群众有序参与立法规划等工作,更多的基层声音搭上立法“直通车”抵达国家权力机关。清丰县各乡镇创新推广人大代表“一人一码”,通过“码”上反映、“码”上办,实现代表与群众零距离、全天候联系。南乐县扎实开展“线上+线下”民主监督,健全群众意见收集分析、分类处理、跟踪落实、反馈评价的闭环工作机制,涌现出“草墩连心队”“马扎工作法”等好典型好做法。范县推动人大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村(社区)“两委”会议成为常态,赋予代表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台前县率先成立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人大代表工作站,设立“代表网格E站”“代表议事厅”等功能场所,为下沉一线的网格代表提供了畅通民意表达、破解民生难题、赋能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平台载体。华龙区创新开展“人大代表进格·群众幸福满格”实践活动,推动人大代表作用在网格中发挥、服务在基层中落地、实效在民生中体现,有效提升了治理精度与服务温度……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
“下一步,濮阳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决定》,在全省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中走在前、作表率、建新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邵景良表示。
审核:张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