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5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谭瑱)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度融入市民生活。近日,有网友在上海市领导留言板留言,呼吁上海地铁推出月票制度,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位网友提到,上海地铁目前实行里程计价,对于上班族、学生、低收入群体等高频出行人群来说,长期通勤成本不低。该网友建议,允许乘客在购票时设定固定起讫站,按月计费并给予优惠。
对此,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很快作出答复,表示后续将继续研究探索固定区间月票、通用月票制度等,关于学校团体票、低收入群体补贴等方案,也会作为后续开展工作的参考。推行地铁月票难在哪?票务制度如何兼顾成本与服务?未来可能有哪些探索?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在回应中称,上海地铁在2005年为乘客推出优惠措施,即在一个自然月内,凡使用公共交通卡刷卡乘坐轨道交通票款值满70元后,即可享受9折优惠。2024年结合市域线开通配套推出市域电子计次票。后续,上海地铁将继续研究探索固定区间月票、通用月票制度等。关于学校团体票、低收入群体补贴等方案,也会充分考虑建议,作为今后开展工作的参考。
上海市民顾明伟每天靠地铁通勤,往返通勤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按地铁里程计价,他每个月要花220元到240元坐地铁,他期待地铁公司能推出固定区间优惠月票。
顾明伟说:“现在满70元有九折,但优惠力度其实很有限,对我们这种固定区间通勤的上班族来说,长期下来是笔不小的开支。”
北京地铁没有月票制度,但与上海地铁类似,也有“多乘折扣”。按照规定,每月乘坐北京地铁支出累计满100元后,从下一次乘车时给予8折优惠;满150元后,从下一次乘车时给予5折优惠;支出累计达到400元后,不再享受打折优惠。
北京地铁通勤族班先生说:“现在一个月坐地铁,算上后面打折优惠,大概不到200元。对于天天坐地铁的人来说,如果有月票能便宜一些的话,肯定是更合适的,相当于折上折了,并且月票肯定也会方便一些。”
今年9月份,也有网友在上海市领导留言板上建议上海推出地铁月票制度,当时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表示,建议将留作参考。
记者发现,不少地方的市民都在各地领导留言板上留下过此类建议,多数回复也都表示重视建议,将会参考。
记者留意到,哈尔滨地铁今年曾多次限量发售电子单月票,价格为130元。自激活之日起,用户可在30天内享受地铁运营线路的不限里程、不限次数的乘坐服务。一位哈尔滨地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类型的地铁票很受欢迎。“这种电子单月票很受上班族的喜欢,效果也挺好的,基本上推出当天就会抢购一空。”
据了解,哈尔滨地铁推出“电子单月票”活动,主要考虑上班族的乘车需求,减轻通勤出行负担。据测算,在每月乘车50次的情况下,如单程乘车票价为3元,则每月花费为150元,使用地铁“电子月票”可节省20元。以此类推,如日常通勤乘车单程票价为4元、5元、6元、7元,乘车50次则可节省70元、120元、170元和220元,与此同时,日常乘车次数越多,优惠力度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哈尔滨地铁“电子单月票”为限量发售,目前尚未成为固定票务政策。记者了解到,全国范围内推出地铁月票的城市并不多。昆明地铁此前曾上线年卡、月卡等相关票务产品,目前已停止办理。
推行地铁月票难在哪?实际上,地铁建设运营投入大,票价又必须兼顾民生,无法随成本自由浮动。从2024年各上市地铁运营公司年报来看,各城市地铁盈利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如果扣除政府补贴,很可能就是亏损的。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表示,月票意味着要加大让利,对于地铁运营方来说,盲目推出月票制度可能会加重财务负担,给可持续运营带来挑战。
杨新苗表示:“目前来讲的话,地铁的运营收入和它的运营成本之间是不匹配的。通过测算发现,如果(推行)月票的话,它可能收的钱比以前更少了,可能对出行者来讲短期有利益,长远的话,它会使得地铁的营收和支出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实际上,地铁月票制度有进一步探索空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赵一新表示,各地地铁应结合城市客流特征和运营实际,探索更具针对性的月票制度,核心是通过差异化票制设计,将非刚性需求乘客引导至平峰时段出行,在给市民让利的同时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
赵一新说:“通过票制改革这种方式吸引更多人乘坐地铁,应该是初衷。地铁公司应该合理地制定月票票制,精准管控我们不同时段的出行,比如说高峰可能会有一些乘坐次数或者时间的一些规定,对平峰就没有什么限制,这样的话既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又能把平峰的运力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