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开始整顿无良网红律师了。
近日,抖音发布《抖音社区法律行业公约》和《抖音法律内容创作白皮书》(下文简称“公约”和“白皮书”),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法律创作者的行为边界,还为法律创作者总结了成体系的创作方法论。
这也是法律短视频科普行业的首个平台级规范。
《公约》和《白皮书》发布背后,是抖音平台上的法律认证创作者数量已超过7万人,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绝大多数是执业律师、法学学者、公证员等专业人士。但与此同时,行业内冒充律师身份、编造低俗故事等问题不时出现,不仅伤害了用户信任,也破坏了法律创作者的整体形象和法律科普行业生态。
现如今,以抖音为代表的内容平台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学习法律知识、获取法律服务的重要渠道。抖音数据显示,平台月度播放量超百万法律内容超过5万条,同比去年提升66%。
当法律创作者成为普法的重要一环,整顿和升级就显得尤为必要。
粉丝最高超千万,顶流律师持续爆红
法律科普可能是涨粉确定性最高的垂类赛道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律师、法学教授等法律从业者选择成为一名法律创作者,并涌现出多位垂类顶流。
2023年,“郭庆梓律师”开始在抖音以直播连麦形式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因为经常能遇到各种堪比故事会的奇葩案件,再加上幽默风趣、活人感十足的普法方式,以及对内容形式的不断创新,“郭庆梓律师”迅速和用户建立信任,不仅吸引到大批法律求助者,还有不少对普法感兴趣的围观群众,这大大提升了普法的传播度。
比如在“小偷翻墙到我家偷东西,结果被我家狗咬伤”的案件中,“郭庆梓律师”在确定求助者饲养的狗有办证且所在地不禁养狗后,明确表示警察让求助者给小偷赔偿的行为不合理。“如果不明不白赔钱,那以后你家就成了你们村的食堂和医院了,没钱治病的人直接到你家让狗咬一下就行。”
实用接地气的法律建议让“郭庆梓律师”赢得了诸多用户信任,被亲切地称为“郭律”。新榜旗下抖音数据工具新抖统计,“郭庆梓律师”近30天的累计直播观看人数超928万,目前抖音粉丝数超565万。
“郭庆梓律师”的优势是实务经验丰富,对社会上的三教九流都有所了解;“老梁不郁闷”则主打一个快,每当社会上出现热点事件,他都能迅速从法律角度给出自己的专业看法。
此前针对“女子踢男友下河致溺亡”这一案件,“老梁不郁闷”围绕“女子应该被定性为故意杀人还是过失致人死亡”这一核心问题,在详细回顾案件详情和网友热议后,他通过多个案件细节分析了法院仅判决女子五年半有期徒刑的依据。
除此之外,“老梁不郁闷”还科普了“证据不足利益归于被告方”这一法律原则,坦言在法律实务中,法院需要在可能放过一个坏人和可能冤枉一个好人之间做取舍。
作为一个法律专业出身的媒体人,“老梁不郁闷”几乎关注了社会上的绝大部分法律案件。截至发稿前,“老梁不郁闷”累计发布1125条视频,抖音粉丝数超44万。因为解读中肯、思路清晰,部分网友还主动为“老梁不郁闷”的视频投流加热。
“郭庆梓律师”的幽默流、“老梁不郁闷”的速度流外,法律创作者们有的专注聚焦婚姻等垂类赛道,有的打造了多档特色法律综艺,有的甚至因为颜值颇高吸引到一批颜值粉。在新抖搜索关键词“律师”,抖音上的百万粉以上相关账号至少有146个,其中“李叔凡律师”的抖音粉丝数高达1068万。
法律创作者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当下法律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和用户法律需求的持续增长。
《2025年抖音法律趋势白皮书》显示,法律服务行业分布不均衡现象明显:一方面,优质律所大多集中于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低线城市和偏远地区的的法律服务资源相对匮乏;另一方面,相比大型律所和资深律师,中小律所和年轻律师机会不足,成长困难。经营个人社交媒体账号成为部分律师实现弯道超车的跳板。
此外,随着用户法律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倾向于用户法律解决争端,又因为价格低、效率高,且能部分解决法律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不少用户选择上网求助。
《2025年抖音法律趋势白皮书》显示,2024年,82%的用户在网上浏览法律类内容的频率有所提升,66%的用户每周浏览法律内容3次及以上。
共研网关于中国互联网法律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自2019年到2023年,中国互联网法律市场规模从110亿元左右增长至超160亿元。
行业乱象频发,抖音重拳出击
法律科普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行业乱象也相继出现。
最典型的当属编造低俗故事以博取流量。律师通过直播连麦解答用户法律问题本是业内常见的一项操作,但在利益、流量的诱导下,部分无良律师开始编造“爱上闺蜜爸爸,并怀上孩子”、“我是小三,如何爆男友金币”等低俗故事。
此前央视还报道了网络直播间的“麦手”(声音演员)乱象。据悉,“麦手”会按照设定好的剧本、台词和无良律师配合讲述一个个离奇故事,借此调动直播间用户情绪,赚取低俗流量。
湖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江岚在接受《湖北日报》采访时认为,此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律师行业的生存与竞争压力,但年轻律师案源稀缺应立足于专业,不能在离奇低俗的内容创作上发错了力。
编造低俗故事外,业内还存在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编造律师身份、恶意解读法律判决等诸多乱象。此前有用户因为遭遇假律师,不仅损失3.9万元“关系费”,工伤赔偿官司也直接败诉。今年7月,因为存在涉嫌发布视频诽谤法官等行为,湖南一律师被罚款5万元。
《公约》的发布,便是抖音对这一行业乱象的专项治理,以期进一步明确法律创作者的行为边界。
上下《抖音社区法律行业公约》
据悉,《公约》会对法律创作者的身份进行更严格的审核,杜绝“假律师”,同时鼓励真实可信赖的法律科普。此外,《公约》还详细规定了法律创作者的禁止行为,包括发布虚假误导信息、提供违法违规指引或服务、违规提供法律服务、恶意博眼球与不当营销等。
针对违反《公约》的法律创作者,抖音将采取下架违规视频、封禁账号、清理粉丝等不同程度的处罚。
今年2月,因为存在通过社交媒体冒用律师名义与他人联系、收取咨询费后不按约定提供服务等行为,湖南1家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公约》发布后,平台将进一步严查此类违法违规行为,帮助用户规避此类损失。
行业乱象之外,虽然目前业内已经涌现出“李叔凡律师”“郭庆梓律师”等头部法律创作者,但相比法律创作者庞大的行业规模,这仍然是极少数。不少法律创作者仍不得其法,此前就有年轻律师因为生存压力选择了“擦边法律科普”。
对法律创作者来说,有用且正向的创作指引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白皮书》总结了选题角度、内容深度、剪辑制作、表现力、表现形式五大创作要素,并给出了对应的标杆创作者。
上下《2025抖音法律内容创作白皮书》
“郭庆梓律师”和“老梁不郁闷”就分别在表现力和选题角度上优势突出,一个主打真实鲜活,一个总能以破圈热点切入法律话题。
有趣、够快之外,如果法律创作者有着深厚的法律积累和实务经验,可以主打深度内容。“林律来了”的“硬核胜诉”系列就以亲办真实案例为核心,深入浅出地为用户讲解了一个个复杂的法律案件,堪比课堂教案。
如果法律创作者有着强大的团队支持,则可以在剪辑制作和表现形式上下功夫。不论是视频被不少剪辑师当做剪辑范例的“法律之盐”,还是打造出《长篇谈话》《一致认为》等特色法律综艺的“一切皆法”,都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用户的理解门槛,让法律科普变得看得懂、招人爱。
此外,《白皮书》还专门针对法律创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包括商业变现、流量下滑等问题。比如针对商业变现问题,《白皮书》给出了赋能主业靠“专业与信任”变现、商单合作靠“人设与场景”变现两大基本原则。
本质上,《白皮书》为法律创作者搭建了一个以内容为核心、包含正反两方面建议的个人IP指南。
结语
社交媒体本是一个极好的法律桥梁,既能让用户得到更靠谱、实惠的法律服务,也能让律师尤其是年轻律师学以致用,保证温饱的同时实现职业理想,但部分行业乱象的出现却破坏了这种良性互动。
《公约》的价值在于打击无良网红律师,《白皮书》则可以加速优质靠谱律师的成长,最终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值得注意的是,抖音还面向法律创作者推出了抖音精选计划、创作者伙伴计划等,为法律创作者提供现金、流量等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