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刷抖音求助,第二天问题就解决了!”至今,凯里市居民刘某仍对黔东南州司法局“苗侗普法”抖音号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2024年3月,她被精神病患者意外殴打后维权无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该抖音号后台留言,短短24小时内,司法部门便联动多方促成赔偿调解。这起纠纷的快速化解,正是黔东南州司法局创新“新媒体+”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一体化工作法的生动缩影。
群众在哪里,法治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黔东南州司法局深耕政务新媒体矩阵,将“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理念融入新媒体运营全流程,构建起“普法预防、咨询排查、调解化解”的闭环体系。2023年以来,通过该模式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00余条,收集转办化解矛盾纠纷78件,旗下“苗侗普法”抖音号不仅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排名领先,更获评“贵州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优秀政务账号”,让法治阳光通过屏幕照进千家万户。
“新媒体+普法”:以法为盾治未病
“苗歌一唱法入心,视频一看理更明。”黔东南州司法局立足苗侗民族文化特色,将法治宣传与新媒体传播特点深度融合,从源头遏制矛盾纠纷滋生。针对年轻群体偏好短视频的习惯,创作《民法典里说家风》《酒后滋事要担责》等1000余部普法短视频,用网言法语和民族元素解读法律条文,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累计吸引25亿人次观看,让普法从“灌输式”变为“沉浸式”。
“直播带法”更是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每周三晚,“苗侗普法”直播间总能吸引数万网友围观——律师与执法人员围绕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热点问题,结合典型案例“以案释法”,85场直播累计吸引60万人次在线观看,点赞量超200万。此外,“黔东南普法”微信公众号发布普法文章4300余条,抖音号推出原创普法情景剧40余条,用群众身边事讲清法律身边理,营造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氛围。
法治副校长团队成员到黔东南法治宣传直播间向网民普法。
“新媒体+咨询”:精准排查治欲病
“我被精神病患者殴打,该怎么维权?”2024年3月21日中午,“苗侗普法”抖音号后台收到刘某的紧急私信,附带详细住址和联系方式。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前一日傍晚,刘某在凯里市红梅街被王某无故殴打致面部受伤,而王某精神状态异常,其家属拒不赔偿。
这样的咨询留言,正是矛盾纠纷的“隐形线索”。黔东南州司法局将新媒体后台变为“线上接待室”,建立咨询留言台账管理制度,对辖区内群众的诉求追根溯源、分类处置。针对刘某的情况,工作人员立即启动联动机制,当天将线索转至州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再精准推送至凯里市西门联调中心。调解员迅速联系王某男友文某,宣讲《民法典》侵权责任相关规定,最终促成文某当场赔偿1300元并致歉,一场可能激化的纠纷就此化解。
为提升咨询解答质效,黔东南州司法局还组建了由社会律师和公职律师组成的新媒体法律服务团,免费为网民提供专业解答。通过“线上留言—台账登记—专业解答—线下跟进”的流程,让潜在矛盾在萌芽状态得到疏导,2024年以来已通过该方式排查出隐性纠纷23起。
“新媒体+调解”:闭环化解治已病
“丈夫醉酒后动手,我想离婚该怎么办?”2024年3月6日,一条私信出现在“苗侗普法”后台。工作人员电话回访得知,三穗县长吉镇村民张某与醉酒丈夫争吵时发生肢体冲突,儿子上前劝阻引发混乱,心力交瘁的张某萌生离婚念头。
针对这类已发生的纠纷,黔东南州司法局构建了“线上收集—快速转办—跟踪督办—回访巩固”的闭环机制。工作人员立即将该线索录入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同步推送至三穗县司法局。三穗县司法局先安排律师为张某讲解离婚诉讼流程和家庭矛盾调解途径,引导其向长吉镇司法所申请调解。3月8日,司法所联合派出所、村委会组建调解组,一方面批评张某丈夫的暴力行为,讲解《反家庭暴力法》相关规定;另一方面疏导张某情绪,劝说双方换位思考。最终丈夫诚恳致歉,张某打消离婚念头,夫妻重归于好。3月29日,州司法局回访确认,两人家庭关系已恢复和睦。
为确保纠纷“化解不反弹”,州司法局建立“三访”督办机制——访平台处置进度、访属地处理情况、访当事人满意度,及时协调解决转办过程中的梗阻问题。同时,对线上收集的诉求开展舆情风险研判,若发现可能引发负面舆论的矛盾,第一时间通报网信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动处置,2023年以来已成功化解4起潜在舆情事件。
“从普法预防到调解化解,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脱节。”黔东南州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务新媒体并非孤立的“发声器”,而是与线下“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深度融合的枢纽。线上收集的纠纷线索,会通过综治平台直达属地网格,由网格员、联户长配合调解组织开展工作,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莉
通讯员 邹光学
编辑 何琴
二审 张谌
三审 范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