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谢茂
11月22日,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务支队发布警情通报称,近日,李某(女,34岁)在网络发布“其在三亚海边拍照被欺诈、潜水被拔氧气管、吃海鲜被调包”等信息,引发关注。经查,李某为吸引网络流量,编造关联三亚的虚假信息,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李某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三亚潜水行业协会曾发布过提醒,潜水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潜水场所,找收费透明,没有强制消费,包含项目清晰,签协议时列清具体内容的潜水场所。
三亚文旅局发布的《三亚潜水旅游行业高质量服务标准》中提到,当地对潜水服务的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包含“无忧退款放心订、透明消费四杜绝、先拍后付送底片”等。
此外,在2024年,三亚警方曾公开征集一犯罪团伙违法犯罪线索,该团伙在三亚市南边海三亚角、情人湾等区域,以非法手段强迫游客接受潜水拍照摄影,实施强迫交易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旅游秩序。
北京策略(南京)律师事务所朱雪律师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李某编造了虚假信息,在网络发布,且虚假信息是有关于知名旅游地旅游行业的虚假信息,对当地旅游行业而言是一种谣言,其应当为此虚假信息承担责任。此外,如果李某所发布的信息中涉及了具体的商家,导致商家名誉受损、收入下滑,涉事商家还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若虚假信息传播范围极广,甚至可能负刑事责任。
朱雪表示,潜水本身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而潜水中被拔氧气管则是更加危险的行为,如情况属实很可能让其他游客放弃潜水计划,但发布虚假事实,则会误导游客。若真的在旅游中遭遇了相关不公待遇,建议及时保存相关视频、收据等证据,进行投诉或者起诉维护合法权益。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