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北一手拎着柴刀,一手将一人多高的枯木枝扛在肩头,往山上临时搭的棚子走去。累了,他便顺势仰倒在地上,扯起嗓子唱起了歌。此时,他已在野外生活了近四十天。打结的头发高高耸起,脸连同米白色的冲锋衣,都被泥土裹成了土黄色。林北每天最专注的事情之一,就是找柴火——进入11月,山上寒意渐浓,他必须靠钻木生火取暖、做饭。
张家界“七星山杯”极限荒野求生挑战赛第二季热门选手林北 图/承办方“老六荒野”的视频截图
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湖南张家界七星山景区主办的“荒野求生挑战赛”的真实现场。10月9日起,100名选手进入七星山,挑战荒野生存。比赛分初赛和决赛,规则极其简单:选手只凭一把砍柴刀,自行解决吃住,看谁能在深山里坚持得更久,中途可以退赛。初赛决出10人,休整三天后开启决赛。决赛要求选手生存40天以上,坚持最久者,能拿到20万元奖金。
这场荒野求生赛事,踩中了国内文旅的一条空白赛道,近日在短视频平台迅速爆火,为景区和选手带来了巨大流量。25岁的林北是最受关注的选手之一,他爬树、学猴叫,被戏称“返祖”。来自云南的“冷美人”,是唯一坚持到后期的女选手。两人的社交账号粉丝均已突破20万。据不完全统计,相关视频全网浏览量已突破110亿,野外求生专家“贝爷”贝尔·格里尔斯也在社交平台上为其点赞,称这个赛事“太对味了”。
“我要吃广西扣肉!”
如何成功钻木取火,是七星山上所有选手面临的最大难关之一。参赛前,“冷美人”在家里买工具、反复练习。但山上的湿度太大,她曾连续钻了五六个小时,手被磨破,直到当天下午才终于钻出了火苗。
张家界“七星山杯”极限荒野求生挑战赛第二季热门选手“冷美人” 图/承办方“老六荒野”的视频截图
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技能与毅力。“老六荒野”是赛事的承办方,每天都会发布选手状态的短视频。在初赛第22天的视频中,选手王俊几次点火失败后,抄着口袋,打算“战术性躺平”。这意味着他将可能一天吃不到热食,也没有热源取暖。“今天状态还行,少运动就行。”他对镜头说,然后枕着一根粗木棍,钻到一团茅草下休息。
寻找食物同样至关重要,被选手们称为“打野”。张家界七星山景区是赛事主办方,景区总经理田健兵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介绍,吃什么、怎么吃,是荒野求生的核心挑战。
在七星山,基础食材有“三件套”:梨、猕猴桃和山药。选手“刀疤哥”的主食几乎都是猕猴桃,一天能吃掉三十多个。刨山药则更费劲,埋得深,容易折断。为了挖出一根完整的山药,有的选手得挖下一臂深的土坑。选手们为了补充蛋白质,会硬着头皮吃知了猴、蚯蚓、蚂蚱、蚂蚁等。
当被问到“此刻最想吃什么”,王俊几乎没思考就回答:“扬州炒饭。”有人对着镜头喊:“我想吃各种粉,我要吃广西扣肉!”“我想吃10块钱三斤的砂糖橘!”
目前七星山杯国际“荒野求生挑战赛”正在进行第二季。第一季于7月15日启动,来自湖南怀化的杨冬冬坚持到了70天夺冠,获得10万元奖金。
田健兵介绍,赛事对选手几乎没有专业门槛,只要年龄达标、体检健康即可。参赛者都是普通人,大多数完全没有荒野生存经验。
每个选手在比赛时释放天性,形成了鲜明的IP特点。林北是药剂学专业出身,能判断哪些植物可以吃、如何处理拉肚子、怎样从自然界快速获取盐分。第一季爆红的选手王大励,原本是一名建筑工人,因一句“吃野菜也能扛”被网友记住。
有媒体对比选手参赛前后的照片,因长期缺乏稳定食物,有人29天暴瘦25斤,甚至脱了相。11月14日,赛事进入第37天,“冷美人”因突然晕倒被送医,被诊断为营养不良,体检未通过而退赛,相关话题冲上了热搜。
11月19日,初赛进入第41天,山里还剩下14名选手。恰逢张家界遭遇寒潮,主办方临时决定,14人全部晋级决赛。据了解,因赛事走红等,主办方决定让选手休整五天后再进入决赛阶段。
景区火了
田健兵最早意识到赛事“出圈”,是在10月中下旬。一些选手家乡的文旅部门官员来到七星山景区,或者在线上与赛事选手联动。在他看来,走红“有些意外,但也在意料之中”。
赛事启动前,他和团队就预料到节目会受到关注。当下综艺节目、视频普遍精致化,荒野求生赛事中,选手们几十天不能洗漱、不换衣服,每天灰头土脸,只为活下去。这种粗粝而原始的真实感,可以为网友提供另一种贴近真实的低成本压力释放方式。
湖南景云智旅研究院院长唐伟在张家界从事文旅工作30多年,见证了赛事发展全过程。他曾采访过一些选手,了解到有选手是电焊工,为了给孩子治眼疾来参赛,还有人想靠奖金给孩子买一个电子手表。在他看来,全员草根、动机质朴温情的个人故事,在短视频的放大下,也更容易触动大众的情绪。
唐伟介绍,赛事承办方“老六荒野”团队已有多年的荒野求生赛事运营经验。过去四年,他们在当地举办过多场小型比赛,培养了一批出圈选手。此外,该团队和景区也摸索出一套成熟的传播方法,本次挑战赛以短视频切片和直播为主要传播方式,也是赛事迅速出圈的关键。
荒野求生赛事的举办,为七星山景区带来了转机。作为网红城市,张家界已有天门山、武陵源等成熟景区。相比之下,七星山是2022年才开业的新景区,知名度较低。
“张家界景区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富集,但挑战也在于资源过于富集。”田健兵坦言,新景区要突围,就必须找到差异化方向。张家界的景区过去一直以观光为主,近年来都在探索如何向休闲旅游转型。荒野求生赛事切中了这个需求。
田健兵介绍,自11月以来,七星山景区住宿量增长约20%,山顶别墅酒店几乎爆满,门票收入增长约30%。
随着赛事爆火,一些地方文旅也开始跟进荒野求生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河南伏羲山有私人团队正在筹办类似赛事。长白山、太行山等地也有团队发布了相关赛事的宣传海报。
张家界资深旅游从业者朱海军长期与七星山景区合作,他向《中国新闻周刊》提到,并非所有景区都适合承办此类赛事。七星山景区未被划入自然保护区,不会触碰生态红线,这是能作为赛场的前提之一。此外,景区内部分区域相对独立,可以与外界保持隔离,也为赛事落地提供了条件。
此外,田健兵提到,目前国内尚没有成熟的荒野求生赛事体系,这种赛事看上去门槛不高,“但真正要把它办好非常难”。
他举例,主办方需要提前向林业部门报备,还需要严格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以选手钻木取火为例,工作人员会在选手庇护所周围搭建防火隔离带,配备便携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多种装备。
选手安全更是重中之重。赛事承办方会给每位选手发放求生哨、应急保温毯、定位器,以及实时监测生命体征的手环,“一天一小检,七天一大检”,甚至需要与当地的卫健部门合作。如果发现健康出现问题,选手会被要求退赛。
“观众看到的只是他们在钻木取火、在树林里觅食,但这背后需要一整套完善的保护体系作为支撑。”田健兵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记者:杨智杰
编辑: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