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点几下手机,一个小时就拿到了关键证据!”11月19日上午,梁平区某律师事务所的荣律师忍不住通过电话向自己代理的当事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几分钟前,她体验完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法院创新构建的“民事纠纷案件调查取证‘一件事’”服务型数字化应用,成为这项新服务的“尝鲜者”,其代理的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取证工作高效完成,让她连呼“惊喜”,更让原本忧心忡忡的当事人吃下了定心丸。
荣律师手中的这起案子并不复杂。被告彭某向原告王某购买房屋,彭某拖欠王某10万元购房款迟迟不肯支付,双方只能对簿公堂。
“之前还和王先生沟通,他这个案子取证周期可能会比较长,让他有个心理准备!”她翻出手机里存的旧申请单照片,语气里满是感慨,“按照以往流程,我得准备书面申请材料跑到法院提交,等法官审批通过拿到调查令后,再去不动产登记中心现场调取房屋买卖协议等材料,要是材料有瑕疵还得来回补正。”
法官指导荣律师操作应用。梁平区委宣传部供图
11月19日上午9点,荣律师在梁平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看到了应用上线宣传海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开了“渝快办”APP。顺着“民事纠纷调查取证‘一件事’”的醒目入口点进去,进行身份资格认证,点击申请后选择代理人身份,便直接关联了所代理案件,选取案号后直接获取案件信息。
随后,按照指引,她选择协助调查单位并填写调取内容、事实和理由,点击“提交”的瞬间,屏幕弹出“申请已成功提交,请等待审核”的提示。
荣律师这边刚提交,梁平区法院屏锦法庭法官刘骅的“渝快政”后台就跳出了提醒弹窗。刘骅通过PC端工作台,快速核对案件信息和申请理由,确认无误后轻点“审核通过”,整个审核只用了5分钟。在点击“创建函件”后,系统自动生成了协助调查函,通过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审核后推送到了区不动产登记中心。
“在‘我的’这里就能跟踪审核状态,太省心了!”上午10点05分,荣律师刷新“我的-取证”页面,她申请的房屋买卖协议和房屋价款付款凭证等材料已经调取成功,直接就能用在庭审上。
她第一时间拨通了王某的电话:“王大哥,证据拿到了。从提交到拿到证据,只用了一小时!”挂了电话,荣律师看着手机里的时间记录,忍不住称赞,“以后就算是在异地出差,也可以‘隔空’取证了!”
对此,刘骅法官也深有感触,多跨协同彻底打通了以往的“堵点”。以前签发调查令后,当事人或代理律师有时也会因材料不齐、权限不够等问题碰壁,还得法官和法官助理去调取证据,耗费了大量时间。
如今,梁平区法院依托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平台,打通与区民政局、公安局等机关单位,以及多家银行和社会团体数据壁垒,实现跨维度、跨广度信息共享、协同治理。调查函在线发、证据在线回,原本13步流程精简到7步,平均审批时间压缩到最快1小时。
这项让律师和法官都点赞的应用,是梁平区法院从2024年11月就开始打磨的惠民慧企工程。依托“渝快办”“渝快政”及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平台,打造了案件立案智能服务、调查取证在线处理、调查数据多元反馈、调查流程全程监管等应用场景,构建“申请-审核-反馈-应用”的完整闭环,让申请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从申请到取件的全流程操作。
下一步,梁平区法院将持续迭代优化应用功能,进一步扩大协同单位覆盖面,强化实战实效,加强宣传推广,让数字赋能真正转化为群众可感的司法温度与办案效率。(韩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