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恰逢南方产业智库正式发布2025广州好房子建设十大“金檩”项目和六大专项案例遴选结果。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席、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作为广州楼市长期的观察者和权威专家,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独家专访,为大家解码广州“好房子”建设的现状和未来。
李宇嘉认为,广州打造“好房子”,正从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三个方面入手。在立标准方面,刚刚发布的《广州市推进“好房子”建设的工作指引(试行)》中,在“好房子”的标准上,设置了高出国家标准的更高底线,一个例子是在营造宜人尺度舒适空间上,对于设有中央空调、集中新风系统的住宅层高不宜低于3.1米。同时,在“好房子”设计上,在细微处体现人性化,一个例子是打造全龄友好适变空间方面,提出鼓励套内减少相邻房间之间的承重墙,满足家庭对空间灵活可变的需求,为后续业主的个性化二次装修提供机会,深得当代年轻人的喜欢。
广东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简仁山绘
李宇嘉表示,近期,广州地产企业都在探索“好房子”,比如越秀地产的“4×4好产品理念”、珠实地产的智慧好房、广州地铁地产的TOD好房子等,长期扎根广州的保利、中建等央企将集团层面打造“好房子”标准在广州落户,其他民企也在结合自身优势打造高品质产品。作为广州地产龙头国企,越秀地产在今年11月份发布的“好房子”产品体系中,“10+N健康人居科技”是技术底盘。其中,十大核心科技贯彻了国家对于“好房子”的四大维度。如在安全维度的防渗漏、防开裂等建筑质量技术;在舒适维度融入空气净化、水质优化等健康技术;在绿色维度上,通过海绵城市技术、垂直绿化系统等设计,降低建筑能耗;在智慧维度,以智能配置适配多元生活场景,精准响应政策对智慧人居的建设指引。同时,这些技术指标高度契合南方气候特点与城市居住场景,针对性地解决广州潮湿天气下的住宅常见问题。而“+N”的灵活设定,则为各城市公司与当地市民互动和个性化需求、产品迭代,提供了灵活的解决防范,让技术有温度、技术为人服务。
抓项目方面,充分调动广州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咨询机构、高等院校、业内专家多、参与积极广泛的优点,开展政策宣传和多轮“好房子”的民间评选,推动从政府标准到企业标准,从共性标准到个性标准,从标准到政策扶持,再到项目落地,从单纯的得房率、物质和技术投入到体现人性化的细节设计,从高价住宅打造“好房子”到普通住宅也在卷“好房子”,从“好房子”到“好房子+好服务”的良性循环等,逐步推进“好房子”从无形的、宏观的、纸面的标准转变为可触摸、有温度的一个个项目。而且,通过产品不断迭代,市场范围不断扩展,让好房子理念深入政府政策、开发商产品打造、业内对行业的信心。
他还为广州“好房子”建设下一步如何推动提出建议,首先,要应对当前行业在“好房子”1.0阶段的角逐现状,推动“住房+产业链”,搭建全链条常态化无缝对接平台,通过建筑设计、装饰装修等环节前置,将居民不断变化的空间功能和生活诉求、槽点和堵点,在前端设计规划、建筑施工、安装装饰等环节,就提前布局、设置、优化,最大化满足居民对多层次“好房子”需求的同时,这种无缝对接和良性循环,全面降低“好房子”打造的成本,让“好房子”可负担得起。
其次,“好房子”要全面下沉,不仅增量住宅要全面“好房子”化,已经批复规划的老项目也要通过完善规划和设计标准,深挖技术潜力,向“好房子”靠拢。同时,考虑到广州租赁人口多、保障性住房筹集规模大,租赁和保障房方面,也要探索自己的好房子标准。
最后,推动政府部门政策协作和系统集成,在用地出让、规划报建、销售和交付、融资等方面,营造“好房子+好政策”的良性循环,形成政策和项目的良性互动。
相关
南方+记者 冯善书
下一篇:宇树科技因劳动争议案件被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