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跨域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助力大湾区规则“软联通”丨奋进大湾区 携手绘新篇
创始人
2025-11-19 15:07:59
0

编者按:近日,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的通报》,对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00个集体和100名个人给予通报表扬。为充分发挥典型模范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即日起推出“奋进大湾区 携手绘新篇”系列报道,全面展现湾区建设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的事迹风采,敬请垂注!

近日,全国首个跨区域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珠海市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横琴珠港澳(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下称“中心”)荣获“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表现突出的集体”称号。

创办三年来,这个由珠海市司法局、合作区法律事务局、省横琴办政法工作处共商共建共享的“法治会客厅”成果不断:委托起草全国首部商事调解地方性法规,支持合作区打造成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的优选地;入选首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培训合作机构,培育818名跨境复合型人才推动三地规则“软联通”;针对粤澳居民跨境生活和企业跨境经营需求,通过直播形式邀请两地律师用普通话和粤语普及法律知识186期……

中心执行理事兼主任吴振表示,作为全国涉外法治工作的先行探索者,中心将以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为导向,持续优化服务功能,为珠海经济特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三地居民安居乐业提供坚实法治支撑。

调解服务器

用“咖啡+茶”温情化解266起纠纷

琴澳一体化进程加速。目前,合作区内澳资企业超过7400户,在横琴居住生活就业的澳门居民达2.9万人。越来越多澳人澳企选择横琴作为创新创业、工作生活的新家园。

法律体系和习俗的差异,让两地企业和居民在融合中不时面临纠纷。如何创新解决是摆在两地司法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截至目前,中心运用“咖啡+茶”调解法已成功调解涉琴澳、涉外案件266宗。 受访者 供图

前不久,一位在横琴投资的澳门雇主因未与内地雇员签订劳动合同面临赔偿,双方争执不下。涉外调解员房雅萍将双方请到暖色调布置的“咖啡+茶”涉外调解工作室——为澳门老板斟上咖啡,为内地雇员沏上热茶。原本紧张的气氛渐渐缓和。

房雅萍在调解中发现,症结在于两地法律认知差异:“澳门注重诚信原则,口头约定很常见;但内地必须书面签约。”通过分别讲解法律、疏导情绪,最终双方各退一步:雇主支付5000元补偿,并主动向房雅萍咨询内地法律知识。“在跨境法律服务中,不能照搬法律条文,要注重文化差异,通过灵活沟通提高效率。”房雅萍总结道。

这种文化融合的智慧同样适用于涉外调解。半年前,中心参与调解一起劳务纠纷:一名津巴布韦籍工人签证即将到期,合作公司却迟迟不结劳务款。中心立即组建团队,运用“咖啡+茶”涉外调解工作法,仅用4小时便促成公司当天支付2.2万元。

“调解成功时,他用中文拼音写下‘谢谢’,还说You are the best(译为“中心是最棒的”)。”主导此次调解的调解纠纷部负责人许冰回忆道。虽然双方签订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劳动合同,但调解员不纠结于法律关系定性,而是聚焦“劳动者付出劳动就应获得回报”的共识,通过深度共情赢得双方认可。

目前,中心运用“咖啡+茶”调解法已成功调解涉琴澳、涉外案件266宗,并在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横琴综合服务中心、莲花社区以及澳门新街坊家庭社区服务中心落地“咖啡+茶”自助工作站。在许冰看来:“调解不只是解决纠纷,更是构建信任的过程。当澳门居民端起熟悉的咖啡,内地同胞品尝传统的功夫茶,对话就从对抗走向了合作。”

人才孵化器

培育818名跨境复合型法治人才

“一中心两基地”启动。 受访者 供图

专业人才培育是中心另一核心职责。成立以来,中心先后挂牌珠海市涉外法治人才培训中心、横琴专业调解人才培训基地和横琴国际争议解决与风险管理人才培训基地(简称“一中心两基地”),分别承担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通用型调解人才和大湾区商事调解人才的培养工作。

培训课程设计充满跨境特色。“一中心两基地”执行主任林海红介绍,中心充分利用合作区作为“一国两制三法域”交汇点的区域优势和政策优势,汇聚粤港澳三地资深专业人士,由内地、香港和澳门各领域专家学者组成专项课题组,共同研发融合三地法律制度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并根据三地法律实务进行动态优化。

人才培养的辐射效应日益显现。中心积极投入琴澳国际法务集聚区建设,累计举办18期培训班,培育818名复合型人才,为粤港澳三地输送大批优秀的涉外法治和调解专业人才。

日前,中心入选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培训合作机构名单,成为首批5家合作机构之一。

“希望通过中心这个平台,吸引越来越多港澳优秀青年参与国家司法建设。”珠海市司法局副局长、涉外中心副理事长邱东红表示,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让粤港澳三地法律人才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合作中凝聚共识。

发展助力器

推动粤澳规则机制在合作区“软联通”

涉外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入驻仪式。 受访者 供图

在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横琴综合服务中心大厅,一台涉外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不时吸引琴澳居民驻足。这台相当于两台iPad大小的屏幕,提供简繁两种字体,通过“科技+法律”智能化模式打破地域限制,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这块屏幕背后,是中心整合25家合作单位、挂牌34个专项平台构建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从法律咨询到公证服务,从调解服务到法律援助,中心采取“前后联动”机制为琴澳居民提供九大模块涉法服务。

中心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受访者 供图

“确保34个平台不是简单叠加,关键在于‘共商共建共享’机制。”吴振介绍,中心创新采用事业单位实体化运营,理事会成员包括珠海市司法局、合作区法律事务局、省横琴办政法工作处代表以及港澳法律界代表,通过资金注入、人员派驻实现深度融合。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调解条例(建议稿)》研讨会。受访者 供图

委托起草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调解条例》是中心服务合作区发展的亮眼成果之一。作为全国首部商事调解地方性法规,该条例于今年1月施行。这部历时23个月打磨的条例,凝聚了中心34个专项平台、36名智库专家和120位珠港澳入库律师的智慧。

规则衔接的探索从未停步。去年初,珠澳琴三地司法部门签署法律事务紧密合作备忘录,已召开3次联席会议推动立法沟通、人才培养和联动普法。“立足合作区立法实际,我们建立立法沟通机制,在涉及澳人澳企的立法项目中提前介入。”邱东红说。

如今,中心不仅是服务平台,更成为高端智库。承办全国性、区域性法律交流活动518场次,推动粤港澳法律界从“各自为战”走向“协同作战”。

“未来我们充满希望,信心百倍。”吴振表示,中心将坚守初心,深化改革、持续创新,当好全国涉外法治工作先行探索者,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域公共法律服务“枢纽”。

采写:南方+记者 冉小平

统筹:黄应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深圳南山发布产业政策 “6+6... 11月18日,南山区举办政策推介会,介绍《南山区支持产业发展“六个券”行动方案》(下称“六个券”)与...
*ST张股与湖南建工达成调解 11月19日,*ST张股(000430)发布公告,近日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与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达成调...
利用司法程序打击竞争对手,一企... 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治理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涉‘行车记录仪’专利恶意诉讼案...
最高法否定“设局式维权”:诱导... 先提供专利技术图纸诱导对方生产,再以“侵权”为由将对方告上法庭,这种“设局式”维权终被法律否定。 1...
“74岁老太杀害73岁老太并藏... 据新京报,“江西74岁老太杀害73岁老太并藏尸”案将于11月19日开庭审理。被害人女儿毛女士告诉记者...
湖南白银民间借贷纠纷:终审维持... 11月19日,湖南白银(002716)发布公告,近日收到了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判决书》,涉...
最高法发布治理知识产权恶意诉讼... 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扰乱经营秩序与诉讼秩序,破坏创新环境与营商环境。最高人民法院11月19日发布5件治理...
涉旅纠纷如何解?敦煌“司法速调... 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19日电 (唐囡囡 吕磊)近年来,敦煌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文旅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
年仅36岁,武汉辅警陈霖不幸去... 爱的接力!22年前接受捐肝的武汉男子如今捐出儿子能用的全部器官,帮助5人重获新生…… 中南医院器官...
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制度 更好... 2025年10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