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19日电 (唐囡囡 吕磊)近年来,敦煌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文旅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然而,伴随产业蓬勃发展,各类涉旅纠纷也日益凸显。
对此,敦煌市法院与敦煌市文旅局、市场监管局、交通局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在敦煌市综治中心高标准搭建涉旅纠纷调解室,通过开辟涉旅纠纷“绿色通道”、推行“云端解纷”、精准制发“司法建议”等一系列组合拳,将司法服务深度嵌入文旅产业发展各领域,以法治力量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为敦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图为敦煌市综治中心涉旅纠纷调解室。(资料图)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速调机制显效能 舌尖纠纷两小时化解
“没想到一个肉夹馍的纠纷,法院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来自青海的游客陈先生由衷感慨。此前,陈先生在敦煌某小吃店购买的肉夹馍中发现异物,与店家协商无果后,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扫码提起诉讼。
敦煌法院驻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在“一张网”平台接到案件后,第一时间启动涉旅纠纷“速调”机制。承办法官联合特邀调解员、文旅调解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联动核查,快速锁定事实。调解中,法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切入,明晰店家责任;调解员则从商家信誉维护、长远经营发展角度耐心劝导,最终促成店家当场道歉并履行赔偿义务。
从案件受理到成功化解,全程仅用时2小时。这一“速调”模式,不仅高效保障了游客“舌尖上的安全”,更以快速维权倒逼餐饮经营者规范从业行为,助力营造诚信经营的文旅消费环境。
文旅法庭融温度 旅拍纠纷柔性化解
摄影师王先生与北京游客张女士因旅拍服务产生争执——张女士对成片效果不满,提出全额退款并三倍赔偿的诉求,双方在景区取景地协商未果后,张女士诉至敦煌法院。
案件受理后,入驻敦煌市综治中心的文旅速裁法庭法官迅速介入,在详细核查服务合同约定、查看拍摄底片后,精准定位纠纷症结:双方沟通不畅导致的服务预期落差。法官秉持“案结事了人和”原则,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主动提出“摄影师免费二次修片+部分退款”的折中方案。最终,张女士接受调解方案,王先生也承诺将提升服务沟通效率、优化服务流程。
敦煌市法院创新设立的文旅速裁法庭,推行“云端式”办案模式,让司法服务紧跟游客脚步,实现矛盾就地化解、纠纷高效处置,为文旅服务行业规范发展注入司法温度。
联动调解筑防线 旅途纠纷圆满落幕
“民宿老板没管好宠物狗,咬坏了我的LV运动鞋,还拒不承担合理赔偿!”上海游客小刘在敦煌某民宿入住期间,遭遇宠物狗闯入房间咬坏贵重物品,与民宿老板就赔偿事宜协商无果后,向敦煌文旅部门投诉,案件随即被引导至法院入驻的敦煌市综治中心。
入驻法官提前介入,指导特邀调解员开展先行调解,通过释法明理厘清双方责任,耐心协调赔偿金额。经过多轮沟通,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民宿老板当场转账支付部分赔偿款。为确保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法院同步完成司法确认,为调解结果加上“法律保险”。
这一“行业联动+先行调解+司法确认”模式,不仅彻底消除了游客的后顾之忧,更以司法约束倒逼民宿行业加强自律,规范安全管理、服务保障等经营环节,推动文旅住宿行业提质升级。
如今,法治护航下的敦煌文旅市场更显活力,司法力量持续为敦煌的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让每一位游客的“诗与远方”都更安心、更舒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