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山湖,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法官,却常常置身于矛盾纠纷的“第一现场”;他们不持法槌,却一次次在邻里争执与家庭琐事中,搭起沟通的桥梁——他们,便是松山湖中部片区“连心桥”调解员。
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提升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今年9月至11月,松山湖中部片区党委开展“充电赋能调解”系列活动。通过“系统培训+团队建设+实地参访”,全力打造一支“懂心理、精法律、善调解”的专业化调解队伍。
聚焦三类场景,练就调解“真功夫”
“您先别急,我们慢慢说……”在“邻里调解”模拟现场,调解员们正化身“侦探”,从语气中捕捉矛盾线索。培训主讲人张勇军围绕基层常见纠纷,精心设置“邻里调解”“家事调解”“危机调解与干预”三大专题课程,通过角色扮演、情境还原等互动方式,系统讲授倾听共情、情绪疏导、危机干预等关键技巧。调解员们在“实战”中层层拆解矛盾症结,真正实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紧张培训之余,一场以“蓄力扎根,聚心共行”为主题的团建活动轻松上演。分组竞赛、情景模拟轮番上阵,现场笑声不断。“原来他调解时有这个小窍门!”“这个方法我也要试试!”调解员们在轻松氛围中畅谈工作心得,分享调解技巧,既缓解了工作压力,又强化了团队凝聚力,为后续协同化解复杂纠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双线参访拓视野,对标先进促提升
11月14日,片区党委组织队伍骨干成员赴南城、沙田实地参访学习交流。当天上午,参访团走进南城街道“社会治理一条街”及网格管理中心,深入学习综治中心、法庭、司法分局全流程调解工作经验,亲身感受了社会矛盾“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生动实践。下午,参访团转赴沙田法庭,零距离观摩“幸福港湾”调解实践成果,并围绕品牌建设、队伍管理、调解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
“通过本阶段‘培训+团建+参访’的系统培育,队员们在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和工作视野上实现了全面提升。”松山湖中部片区“连心桥”调解队伍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松山湖中部片区将持续深化“连心桥”品牌建设,完善队伍培养机制,推动调解工作从“化解矛盾”向“预防纠纷”深化,为松山湖构建和谐善治的基层治理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撰文:向熙航 陈启亮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