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法院网显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杭州无忧传媒有限公司新增一则开庭公告,原告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案由为合同纠纷,该案将于11月24日在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对此,无忧传媒方面告诉九派财经记者称,因2022年公司购入一辆特斯拉,特斯拉垫付了7761元新能源补贴,要求车辆两年内行驶里程达到2万公里;此后车辆里程未达到,特斯拉拿不到国家补贴,所以要求退还7761元,但特斯拉并没有在公司层面进行沟通,而是直接起诉。“目前我们会直接和对方和解,退付相关款项。”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5年7月至今,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近日新增30余件涉及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的开庭公告,原告为特斯拉,被告方涉及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湖南等地的建筑、制造等各领域企业。
其中有深圳市、嘉兴市、上海市企业回应九派财经记者,其均因购买特斯拉车辆两年后里程不达国补要求,被特斯拉起诉要求退还7000元-15000元的新能源补贴款项。一企业负责人告诉九派财经记者:“我们已经与特斯拉和解,并在庭前调解时与特斯拉工作人员商谈略降低了退还金额。”
上述企业负责人称,此前其公司购买的特斯拉车辆屏幕中确实出现过一则《新能源汽车行驶里程不达标 补交款项的通知函》,该《通知函》显示,“因贵司购买特斯拉后未能在国家政策规定时间内达到行驶总里程条件,贵司车辆已被最终确认无法获得国家补贴结算。根据合同约定,贵司购车价格中享受的补贴扣除为我司垫付,贵司现需要向我司补充支付该部分款项。请在收到本通知后7日内一次性支付至我司下方指定代收银行账户。”
该《通知函》还提示称,“如贵司未能按本通知履行付款义务,我司后续将统一通过法律途径催缴,届时由此导致的额外支出如律师费、诉讼费等,我司将依法要求贵司一并承担。”
另有企业员工称,其曾收到特斯拉短信提示称:“您的车辆即将上牌满两年,但行驶里程暂未达到两万公里,为避免对您造成损失,请您增加驾驶和出行频次。”
九派财经联系到特斯拉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应。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九派财经记者,针对企业客户,特斯拉购车合同中对行驶里程有明确约定。
而此前特斯拉中国方面曾回应媒体称“公司通知的补交款项对象不涉及私人用户。这些被通知补交款项的客户,在国家规定时间内未达到2万公里的行驶里程。”
此前2018年2月,国家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除私人购买新能源乘用车、作业类专用车等特定类型车辆外,其他新能源汽车需在2年内累计行驶里程达到2万公里方可申请全额财政补贴。车辆销售上牌后,车企可预先获得部分补贴,剩余部分需在满足里程要求后拨付。
而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山西泽州法院曾发布几起相关案例,认定在《汽车订购协议》有约定时,里程不达标需退还新能源补贴。西安市案件中,双方达成调解,由被告一次性向特斯拉退还国家补贴资金损失14175元;东莞市案件中,法院审理认为,因被告自身原因且经多次催告仍未能在车辆注册日期满两年内行驶里程达到2万公里,导致未能达到享受国家规定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条件,故法院判决,被告应赔偿某新能源汽车上海公司国家补贴资金损失11088元。
九派财经记者 夏雯琪
编辑 万珮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