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反华机构高喊:中国子弹已上膛,除了反击,美国已无路可退
创始人
2025-11-16 23:07:38
0

美国臭名昭著的反华机构“中国委员会”又开始作妖了:“中国正用上好子弹的枪对着我们”!

观察者网消息显示,该机构近日炮制了一份措辞激烈的报告,试图将全球关键矿产市场的波动归咎于中国。

这份长达50页的文件声称,中国通过“操纵价格”和“控制供应链”,将矿产资源转化为“经济武器”,以扩大本土企业的优势。

通篇报告只字不提美国加征关税以及贸易限制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反而一直对中国的合理反制上蹿下跳,典型的霸权主义和双标。

细究其内容,不难发现其中漏洞百出:

报告的核心论点聚焦于中国对稀土等关键矿产的“市场操控”。

该委员会主席穆莱纳尔甚至用“子弹上膛的枪”比喻中国对美国经济的“威胁”,并声称中国导致美国矿企破产和就业流失。

然而,这些指控均未提供具体案例或数据支撑,仅以煽动性语言渲染恐慌。

例如,报告质疑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价格公允性,认为其“受中国影响”,但LME发言人随即澄清,所有价格均基于透明交易生成,且受英国法律严格监管。

穆莱纳尔,在报告中扮演了“危机代言人”的角色。

他宣称中国导致“美国矿工破产”和“国家安全受威胁”,却刻意回避了一个关键事实: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制始终遵循国际规范,且从未中断合规贸易。

更讽刺的是,报告一边指责中国“破坏市场自由”,一边提议美国通过立法实行价格管制、加强政府干预。

这种“为解决操控而加强操控”的逻辑,暴露了其真实目的:并非维护市场公平,而是通过政治手段削弱中国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同时转移国内矛盾。

其提出的13项政策建议,包括实行价格管制、扩大政府监管权限等,本质上是以“反操控”之名行“操控市场”之实,暴露了美国在竞争失利后的霸权焦虑。

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主导地位,源于数十年来的产业投入与技术积累。

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中国在全球稀土加工产能中占比高达90%,在锂、钴等战略资源供应链中亦占据关键环节。

然而,这种市场地位并非来自“操纵”,而是基于成熟的产业链与成本优势。例如,中国稀土分离技术的效率较欧美高出30%以上,且环保标准逐年提升。

反观美国,其国内矿产开采因环保争议与成本问题长期停滞,转而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弥补竞争力不足。

而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的封锁政策,也是“市场干预”的教科书案例。

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被禁止向中国出售先进设备,美国更联合日本、荷兰组建“芯片联盟”,公然切断高端技术流通。

这种将科技问题政治化的行为,早已违背其宣扬的“自由贸易”原则。

相比之下,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制措施,始终遵循国际通行规则,旨在平衡资源保护与全球供应链稳定。

专家指出:“若中国真如美国所言‘滥用资源武器’,全球新能源产业早已陷入瘫痪。”

而报告将中国依法维护产业安全的行为污名化为“经济武器”,却对美国的单边制裁闭口不谈。

显而易见,“西方尚未习惯以平等姿态与中国打交道”。

这个“中国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推动对华“脱钩”为核心议程。此次报告的发布时机耐人寻味——恰逢美国中期选举前夕,两党试图通过对华强硬姿态争夺选票。

穆莱纳尔等政客的激进言论,与其说是针对中国,不如说是服务于国内政治需求。

然而,这种策略的副作用正在显现。过度渲染“中国威胁”,可能导致美国企业陷入不必要的恐慌,进而干扰正常经贸决策。

纵观全局,关键矿产的战略价值,早已超越经济范畴,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

美国近年来联合盟友加速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例如通过“C5+1”机制与中亚国家合作开发矿产,但现实阻力巨大。

从矿山开采到建立成熟的加工体系,需耗时十年以上,且面临环保、成本等多重挑战。

美国的焦虑,本质上源于其对供应链自主权的失控。然而,解决之道不应是抹黑中国,而是反思自身产业政策。

例如,美国曾拥有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但因环保成本与利润考量逐步外包。如今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夺回主导权”,反而暴露其产业政策的短视。

这份报告的发布,预示着美国对华资源博弈进入新阶段。未来美国可能采取三类行动:

一是强化国内矿产补贴政策,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等工具扶持本土企业;

二是扩大“矿产安全伙伴关系”联盟,联合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资源国围堵中国;

三是滥用长臂管辖,以“人权”“环保”为由制裁中国矿企。

然而,这些措施难以撼动中国在精深加工环节的壁垒。中国已通过技术升级将稀土应用从传统冶金扩展至永磁材料、电池回收等高附加值领域,形成难以替代的生态闭环。

对中国而言,巩固资源优势需兼顾“攻守之道”。

一方面,应加强国际合作,支持企业在海外矿产地投资时嵌入环保与社会责任标准,消解西方“资源掠夺”的污名化;另一方面,需加速关键矿产储备体系建设,防范供应链突发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镓、锗等稀有金属的出口管制已促使欧美企业寻求谈判,这证明“理性反制”比被动回应更具战略主动性。

当中国凭借技术与市场实力参与全球竞争时,西方却试图用“操控市场”的帽子掩盖自身竞争力衰退。

历史早已证明,资源博弈的胜负从不取决于政治煽动,而在于谁能为世界提供更稳定、高效的供应链。

或许正如网友调侃:“当中国遵守规则时,他们指责规则;当中国展现实力时,他们恐惧实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东政策“组合拳”赋能文化产业... [ 2024年,广东文化产业营收迈过了3万亿元的台阶,约占全国的1/6。 ] 广东正通过政策合力,来...
启动大规模改革,收紧庇护政策,... 英国移民政策再收紧。当地时间11月15日,英国内政部发布声明称,将启动英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庇护申请...
4比2孙颖莎,王曼昱夺冠!成为... 11月16日晚,在刚刚结束的全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中,王曼昱以4∶2战胜孙颖莎,夺得冠军,成功卫冕!她...
原创 1... 12岁六年级男生许诺,因受不了英语单词记不住、作业订正被老师叫去办公室,还常被家人嘲笑胖,最终服药结...
福州最低温3℃!今年首场寒潮明... 注意 今年下半年首场寒潮来袭 明晚(17日夜晚)起 寒潮将抵达福州 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 将创今年下...
原创 美... 美国臭名昭著的反华机构“中国委员会”又开始作妖了:“中国正用上好子弹的枪对着我们”! 观察者网消息显...
百年罕见!首次在上海被目击,有... 这两天,在上海出现的一只颜色近乎黑色的鸽子引起观鸟圈、摄影爱好者圈的轰动。这只鸽子叫“黑林鸽”,于1...
【微特稿】韩国网络性犯罪数量激... 【新华社微特稿】韩国警察厅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警方过去一年共抓获3000余名涉及网络性犯罪的嫌疑人...
全运会|田径——男子跳高决赛赛... 当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田径男子跳高决赛在广州举行。 11月16日,江苏队选手王振在比赛中。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