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杨文君 发自北京 11月13日,第十六届财新峰会在京开幕。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财新传媒公信力委员会主席吴敬琏在视频致辞中称,体制转变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是根本的推动力量。他还表示,政府“讨巧”的办法不是去指定行业、去给某种技术以政策倾斜,而是培育能够让创新企业脱颖而出的环境。
吴敬琏视频致辞。
吴敬琏指出,增长方式转变和体制转变,在全国范围内是不平衡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行政机关管辖下,差别相当之大。现实中出现了一种特殊形式的二元经济状态,即有的地方有的行业基本由市场价格机制来确定稀缺资源配置,但是,有的地方有的行业仍处在旧有的资源配置方式影响之下,只不过形式上有所改变。
吴敬琏解释道,用学术语言来说,就是许多地方和许多行业都存在两种经济体制,一部分是科尔奈说的1B模式,仍然是行政机关主导资源配置,只不过方法与过去的直接命令不同,用了许多政策手段,用了一些调节杠杆;而有些地方改革就进行得比较好,基本上采取了 2B模式,即由宏观经济管理的市场经济模式。不同的经济模式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要实现二十届四中全会所定的一些任务,就要让这种落后于发展的倾向于政府干预、倾向于1B模式的地方能够赶上去。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执行了2B模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地方,30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吴敬琏说。
吴敬琏称,理论界也好、政界也好,有一种意见认为,领导部门更有全局观念,更能够预见未来,于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就总想由领导机关来指定发展哪些行业,运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但吴敬琏认为,这种想法是脱离实际和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够预见哪一种技术、哪一种行业最终能够站得住。
吴敬琏举例说,最近有不少异军突起的企业,比如说DeepSeek、小鹏人形机器人,可以去考察、去研究这些企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往往名不见经传,也不是这个行业的头部企业,绝大部分没有某个机构给予倾斜政策,但是,靠着他们的拼搏精神,靠着他们的创新努力,在某种机缘之下,跟市场的需要配合得很紧密,从而发展起来。
吴敬琏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所说的推进改革有两条措施,一条是要让市场在稀缺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外一条就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吴敬琏表示,其中就有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怎样才是“更好”?从现在看到的一些能够脱颖而出的企业实际情况看,政府“讨巧”的办法不是去指定行业、去给某种技术以政策倾斜,而是培育能够让创新企业脱颖而出的环境。千千万万的企业在这种环境中,总会有一部分能够迅速成长。也许多数创业企业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但是,我们有上千万的企业,培育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最终哪怕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能够脱颖而出,中国经济就立于不败之地了。